VIP 2024年党课讲稿:***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及现实启示
2024-11-01 | 阅读:126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党课讲稿:***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及现实启示

“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1923年,***三大通过了宣言和《关于国民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重要文件,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这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得以锤炼、升华,并指导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回顾分析***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形成过程、实践成就和历史影响,对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三大统战方针政策产生的背景

自1921年7月成立到1923年6月***三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团关系的方针政策发生了转折性改变。这既是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复杂性、长期性和迫切性的现实需要,也得益于列宁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推动,但归根结底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形势和革命目标的正确认识和判断。

(一)国内政治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改变世界大国力量对比的同时,也使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已。各政治集团和地方势力派系争斗的背后,列强的影子日益显化,欧美帝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成为国内社会生活的突出现象,原本四分五裂的国家继续朝着碎片化方向发展。连年战争和苛捐杂税使人民不堪重负,生命财产都无法得到保障,来一场改变现状的大革命成为各阶层民众共同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人罢工运动,彰显了共产党的领导力及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坚强战斗力,但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军警的镇压。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让年幼的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在当时的国情之下中国无产阶级应该联合其他阶级。特别是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反动军阀残酷镇压后,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认识到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仅仅依靠弱小的共产党领导尚未壮大的工人阶级是不够的,应当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并改进革命斗争的策略和方式。

(二)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

1921年共产国际第三次大会之后,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开始走向指导地位。1922年初,中国共产党派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主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共产党建立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期间,列宁向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代表提出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内革命形势进行再认识、再分析,1922年在***二大期间阐明领导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发布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从1921年下半年到党的三大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长期在中国对各政治团体尤其是国民党进行考察,并直接指导和参加国共两党统战工作,促进了***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形成。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系统阐述对国共合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为***三大统战方针政策的出台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与此同时,苏联积极同国民党领导人孙中山等进行接触并给予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确立了国民党的联合苏俄政策,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三大统战方针政策在演进和争论中形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