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淬炼而成的鲜明政治品格,内蕴着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趋势的主动顺应,对历史机遇的敏锐捕捉,对历史使命的勇于担当,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开启并成功推进改革开放的精神密码
以历史主动精神成功开启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严重束缚和阻碍人们的思想,党和国家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在这紧要关头,邓小平尖锐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并告诫全党“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论断振聋发聩,体现了我们党在紧要历史关头的决断品格,是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坚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历史主动精神成功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对涉及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刻回答;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在复杂局势中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凭借“杀出一条血路”的坚定信念,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使农村经济改革得以兴起并取得突破,经济特区得以成功创办;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及时调整各方面对外政策,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国内严重政治风波和国际变局,邓小平同志以坚定的清醒和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使命担当,领导党和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坚定维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继续稳步推进。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事业可能毁于一旦”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直面困扰改革发展的理论难点,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再次校准航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成功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经济外交以及自然界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发展机遇,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冷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灾害,坚持科学发展,大胆推进各领域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