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推动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锡林郭勒盟边境线长1103公里,境内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部、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是构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战略节点。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重要节点,着力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
一、桥头堡功能持续优化
——口岸通关能力不断提升。二连浩特口岸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是我国首个对蒙古国24小时通关的公路货运口岸。随着公路旅检试点开放8座以下小型车辆,公路货运24小时通关等政策实施以来,口岸出入境人员和货物通关量实现双增长,上半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完成1003.6万吨,较去年提前14天突破千万吨,其中5月份突破180万吨,创单月货运量历史新高;出入境人员12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3倍,较去年提前103天突破百万人次,单日最高1.1万人次,二连浩特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总量居全区口岸榜首。同时,二连浩特口岸承担着蒙古国70%以上日用品和80%的果蔬进口运输任务。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采取“两步申报”“集中申报”等服务,实行“快审、快查、快验、快放”,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启用新建货运通道以来,由原来的“一进一出”到“四进两出”,实现了口岸“客货分流”,日通关车辆可达800辆,年通关能力达到1000万吨,旅客通关能力达到100万人次,口岸运力明显增强,通关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进出口货运量达300万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争取货运量目标,创历史新高,被列为全区重点专业口岸。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二连浩特口岸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综合枢纽口岸,也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二连浩特口岸围绕建设“一枢纽、两通道、三口岸、三平台、四链条”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通关环境、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抢抓国家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契机,推进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汇通跨境电商边境仓、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保税仓等项目建成投运。推动实施口岸通道能力提升工程,公路口岸由“2进2出”增至“5进3出”,铁路口岸宽准轨接发列车线路增至47条(宽轨由22条增至23条,准轨由22条增至24条),协调蒙方建成扎门乌德—二连浩特准轨联络线,公路口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驿拓富源海关监管区、铁路口岸宽准轨增建二线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航空口岸启动验收程序。集二线双幅电气化改造项目已列入国铁集团2025年工作计划,公路口岸第二通道建设等16个项目已纳入自治区2024-2025年口岸重点项目任务清单,项目开工率达到60%。目前,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吨、1000万吨。
东乌珠穆沁旗立足区位优势,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通关效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至物流园区运输道路等7个项目已纳入自治区2024-2025年口岸重点项目任务清单,目前开工率达到100%。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珠斯花铁路线恢复运营,支线机场项目前期进展顺利,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毕其格图口岸跨境公路持续推进,国道306线和331线东乌旗段建成通车,国际道路客运班线和8座以下小型车辆恢复通行,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功能完善、安全畅通的立体化口岸疏运体系日趋完善。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储煤基地项目正在推进建设,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静态储煤能力50万吨的2座全封闭储煤监管库主体网架部分已完成施工,预计7月份投入运营,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底可投入运营,力争年动态储煤突破300万吨。
——中欧班列不断扩容提质。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进出境口岸。自2013年首列“蓉欧”班列开行以来,班列线路由最初的2条已增加至71条,通行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2023年通行数量全年首次突破3000列大关、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5月,二连铁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1414列,同比增长10.0%。中欧班列的顺畅通行,开行列数的不断创新高,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国际贸易通道、推进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