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4年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
2024-09-04 | 阅读:1263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破解农业农村发展难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创新局面,乡村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农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只有扎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方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底子薄、欠账多、短板突出的差距,才能有效破解与“三农”相关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续、循环不畅等发展难题。

以创新理念破解发展动力不足难题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本质上是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升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算好经济与政治两笔账。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到目前的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智库、学者潜在地认为,投入乡村建设“低效率”“周期长”,经济上不划算、太浪费。影响了一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信心。五级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算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眼前账与长远账、经济账与政治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关于建立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机制,坚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信心。

舍得在科技上下力气增投入。科技投入是长线投资,回报周期十分长,需要长远眼光和体制保障。补齐乡村科技人才短板,要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恒心耐心,稳定县乡农业科教体系。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战略眼光,推进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农民。针对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特殊国情,采用相应政策提升研发能力。

科技和改革必须协同发力。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改革要防止一分了事或一并了事。当前,农村“分”的原动力仍然不容低估,小农户精耕细作仍然具有原始动能。“统”的公平正义需要强化,统不是垒大户,而是集中力量解决小农户办不了的难事。汲取购销服务一放了事、金融服务一放了事、生产资料供销一放了事、科技推广服务一放了事的改革教训。进一步解放一家一户经营、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产力,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解决农业农村难事大事。

以协调理念破解城乡差距难题##paidbegin##

农村社会从自运行体系向城乡互动体系转变过程中,经济空壳化等疑难杂症日渐突出,城与乡、工与农、产与销、物质与精神关系更加复杂。要通过协调发展有效解决发展短板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