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想脉络,强化团队建设 助力重点科研项目攻关
***是研究院主要的科研研究所之一,多年来由于领域调整、机构合并等因素,研究所也由最初百名员工总数转为现今在岗31名员工的单位。研究所主要从事PMMA、PE两个领域的科研开发工作,特别是今年,更是所内的“忙碌年”与“充实年”。自年初开始,PMMA小试实验开车就吹响了开工的号角,3月25日,PMMA中试建设开工进行,同步PE模试改造、科研评价及市场调研服务等重点工作也持续推进。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年龄老化、研发分析人员不足等不利条件,如何疏导员工思想脉络,发挥与调动整体积极性与主动性,助力顺利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成为所党支部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经***党支部研究讨论,提出了“支部全力配合行政,科研党群双促进”的主要思路,将“关注思想脉络,强化团队建设 助力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定为重点课题,重点在疏导员工思想工作,理顺员工情绪,强化团队建设方面做好工作。为此本着认真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宣传、掌控员工思想动态分析跟踪,合理完善修订管理制定等多方面手段,及时针对存在的实际情况,理顺员工情绪与心态,促进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 立项起源
2016年,***在册37人,外借6人,借入1人,实际在岗31人,平均年龄44.8岁,其中50岁及以上8人(其中5年内退休6人),40-50岁之间14人,40岁以下9人(最年青33岁),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16人,大专学历11人。
2016年初,***确定四项科研任务,包括PMMA工业化试验及PE领域管材专用催化剂应用技术开发等三个项目。PE项目是需要由细到精的过程,PMMA完成中试建设并在年底实现工业化试验是由无到有,由零到一的过程,而且不同于2011异戊建设开车,此次建设施工全程无监理公司参与,由所内承担全部监理任务,同时2011年所内60多人主营集中异戊领域开发与现今所内实际在岗31人,且涵盖PE、PMMA两大领域开发,责任与压力无形中加大数倍。
二、 具体作法
1、强化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教育。
结合“重塑形象大讨论”、“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利用所调度、安全会等时间做好精神传达与学习,编制“研究所党支部学习园地”十三期,以电子邮箱及纸件上挂形式,促进员工了解公司、院规章制度及热点内容,引导员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加工作主动性与自觉性。。同时,以支部书记讲企业文化课与党课的契机,带领员工了解研究所发展历史,了解朱宝英等人物奉献科研事迹,做好思想及文化传承。
2、修订管理规定,强化规范考核。
结合院劳动竞赛活动及所实际,围绕员工关注重点,持续做好考勤、奖金、课题组建设等管理制定的完善与执行,严格按院日常签到管理要求,制定管理办法,以“无个例、无特例、不回避、不姑息”标准全面铺开,“日签到、周公示、月考核”形式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加大奖金分配力度,做好每月奖金公示,细化加扣奖明细,使每名员工切身体会“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绩效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形式使员工心更平、气更顺。
3、关切员工诉求,提升整体凝聚力。加强对特殊及重点人员关注,班子成员包保到人,课题组设立联系人,发现不良思想苗头,不稳定思想动态,提早预防,并商议寻求最佳疏导方案,同时也将家有高考学生的家长作为关注重点,通过多种形式沟通转化她们考前心理焦躁,考后空巢状态的不良情绪;本着“员工事情无小事”,对每名员工诉求,不推脱,不激化,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馈,并注重过程的正面引导与解读;关心员工“家事”,做到员工遇到困难必帮扶,员工婚丧嫁娶必慰问,员工患病住院必看望,让员工体会到组织的人性关怀,提升整体向心力。
三、 进展情况
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推进,所内管理制度与流程得以进一步规范,所内员工工作热情与精神面貌有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PMMA中试建设过程中,尽管存在设计规划延迟,设备、管件到货滞后,采购流程延长等种种困难,但全所参建人员立足岗位,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期间也涌现出很多值得称道现场,如建设中负责监护工作的人员,包括明年四月份退休的乔连成,58岁的张华、55岁的李林秋以及出院不久就请缨上阵的叶青等同志,还有人手不够时办公室杨爽、贾迪,设计所支援的洪萍、宋长华等同志,他们经历酷暑严寒,风吹日晒,认真监护,保证施工安全。PE课题组在试验项目紧张情况下,抽调出张剑、王洪梅、黄英超配合中试监护工作。PMMA课题组长陈继新孩子高考前一天还在工作岗位,组内王福民、赵彦强两位老大哥克服身体状况奋战一线,小试项目负责人刘哲与王志波老师傅、刘聪等人员小试试验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成常态,新来所的董鑫中试小试两头跑,安全员张福民、设备员肖翠更是常驻施工、开车现场,PE课题组长宋尚德、项目负责人张桂荣、杨俊峰带领全组员工加班加点,抢抓时间赶进度, PMMA中试开车前全部完成PE任务并进入PMMA中试开车班组进行倒班开车等等情况。
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员工心静气平,积极投入到重点项目攻关中,一支和谐、进取、拼搏向上的科研团队正逐渐形成。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