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4年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2024-08-07 | 阅读:1263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这一重要论述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之后,进一步确定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表述,明确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支撑。其意义在于,不仅内在表达了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充分表明了教育现代化关乎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和教育强国的实现方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集中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毋庸置疑,建设教育强国,首先要推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其实质就是对教育本质、价值与规律的深刻认识,并以此为指导,在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成就巨大。教育系统和基层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追求教育公平,打破地域、贫富、性别等限制,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全面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这些认识概括为“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1]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理念基础。

但是,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教育功利化倾向,离教育现代化的“八个更加注重”理念差距甚远,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严重违背,与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格格不入。这些倾向具有短视性、片面性、简单性、传染性等特征,架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异化了教育过程,催生了超负荷教育,引发了教育焦虑。[2]教育功利化倾向是社会功利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有学者认为“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是对高质量教育的最大戕害”,建议将其列入专项治理清单。[3]

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针对教育培训乱象等问题,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2023年5月,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围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引领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推动全社会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指引。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必须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把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坚定教育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五育”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知识、才能、身体、精神、个性等都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第三,必须追求和探索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使教育的选择更多样、成长的道路更宽广。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到各级各类学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再到家庭发挥好第一课堂作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优秀品格、实践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庭、校园、社会共同营造的良好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强教育,关键是加快教育体系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这不仅是新时代对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教育自身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除了教育结构体系外,人才培养体系、教育管理体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教育科研体系、教育经费体系等不断健全和强化。总体上看,一个服务14亿多人口,面向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日渐完善。

目前,我国教育体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在于,对标对表“高质量”要求,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重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