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修身,恪守交友之道
2019-08-16 | 阅读:40

严以修身,恪守交友之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集团公司、公司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安排,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联系我们干部队伍实际,谈谈对“三严三实”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去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只有短短6句话24个字,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精辟深刻,是我们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出点子、定方案、制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严三实”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格和做人操守作出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极大丰富与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循。

“三严三实”的内容十分丰富,内涵极其广博,我认为他的基础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修身”又涵盖了很多内容。

严以修身,要修学。修学,就是要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平时不学习,空虚无聊,时间久了,难免会被歪风邪气所侵蚀,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迷茫、道德上失范、生活上放纵。这几年发生的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违纪案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学习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是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有效途径,是筑牢理想信念、补充精神之“钙”的重要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努力掌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运用学习成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石。严以修身,要修信。修信,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避免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道德上堕落。严以修身,要修德。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我们党历来强调,领导干部要有高尚健康的生活情趣,党员干部的道德境界、生活情趣连接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连接着党风和政风,连接着为官从政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就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关于如何交友,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中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有的案件一查处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党内,所有党员都应该平等相待,都应该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

所以,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严以修身,恪守交友之道”这个问题。

一、《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当我越来越看重子”“人脉”的时肯定朋的重家靠父母外靠也有好坏之分友固然可你很帮助,而损友却会给你增添诸麻烦会将你所以曾国藩说:“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的就是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择友,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他的建议。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益者三友

孔子给我们划定了一个益友的标准,告诉我们要结交“直”“谅”“多闻”之友。

“友直”,与正直者为友。

正直的朋友为人坦荡,公正无私,行事为人没有一丝谄媚之色。这种朋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人格。成为你的生命中重要的精神力量,你怯懦的时候他可以让你重新鼓起勇气,你纠结犹豫的时候他可以让你变得刚直果决。

“友直”与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形象相近,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困苦所改变,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大丈夫,也才称得上是“直友。

“友谅”,与诚信者为友。

“谅”这个字在宋代以前主要是指诚实,宋以后才有了“原谅”的意义。孔子所谓“友谅”主要是指我们要结交讲诚信的朋友。诚信的朋友为人笃实,一诺千金,与诚信者交 友你的人格也会随之得到净化和升华。

孔子不仅在告诫我们要结交诚信的朋友,他还要求弟子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务必恪守诚信。如《论语·学而》篇中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再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足见,朋友之信是儒家修身功夫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影响了此后几千年中国的诚信传统。

《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了一个关于朋友之间恪守诚信的经典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有一个叫范式的书生,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完成学业后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会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家人,二人约好日期后便各自回家。当约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相信他吗?张劭说: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亲自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日期,范式果然没有失约,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试想,古代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有电话、QQ、微信等各种通讯手段可以随时保持联络,但他们却能做到不负朋友间的“两年之约”。只有如此笃诚信实的益友,才能做到“莫以升沉中路分”,不管你是升迁还是沉沦,都不会使友情暗淡。

“友多闻”,与见识广博者为友。

“多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知识面比较宽。今天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方式和渠道已经非常丰富,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资讯传播渠道不断出现,资讯提供者越来越多元,信息检索也越来越方便;但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则极为有限。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所谓“阅人无数”主要就是结交学识渊博的师友,这是古人增长学识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结交多闻之友,就像拥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他读过的书和所有人生经历都能间接转化成你的财富,对你的人生和事业产生影响。

损者三友

除了以上三种益友以外,孔子还告诫我们要对“便辟”“善柔”“便佞”之友敬而远之。

谄媚逢迎的“便辟”之友。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人,不管你说什么话,他都会极力叫好,永远不会说“NO!”。你做任何事情,他都会极力称赞,永远都顺着你的思路,称赞你,夸奖你。身边如果都是这样的朋友,慢慢会让你丧失最基本的自省能力,很难认清自己。

与这种善于逢迎的朋友相对的是我们常说的“诤友”,诤友不会只说赞美的话,一旦遇到不当之事他会毫不犹豫地直言规劝,指出你的问题和不足。他们能以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也许你一时转不过弯,但冷静的思考后,会在内心对这种朋友充满感激

所以,孔子认为,便辟之友有害无益,尤其是对于领导者,如果身边都是这些善于谄媚逢迎的朋友,没有人进行善意的提醒和监督,其犯错几率一定会更大。

阳奉阴违的“善柔”之友。

相对谄媚逢迎,溜须拍马而言,阳奉阴违的两面派是更应该远离的一类人,孔子称其为“善柔”之人。这种人当着你的面,永远是毕恭毕敬,恭维奉承,但在背后却会对你造谣诽谤,恶意抹黑,可谓十足的小人。

巧言令色的“便佞”之友。

便佞,指言过其实,只知道夸夸其谈而无实际行动,即我们常说的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孔子一向比较喜欢“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话,多做事的君子,而鄙视巧言令色,只会花言巧语的人。孔子曾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可见,他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说了什么,而是一个人做了什么。

虽然,在今天出色的口才和沟通能力对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同样不可或缺,但一个人若只会在言语上争高下,却没有半点真功夫,这同样是我们应该远离的一种朋友。

事实上,无论是交损友还是益友都是一种双向选择,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是由其自身的人格、志趣、爱好决定的。某种程度上讲,交什么样的朋友也决定了我们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此,孔子在《孔子家语》中也有一段相应的论述:

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变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商与赐是孔子的弟子子夏和子贡。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天进步,端木赐会一天天后退。”曾子问他原因,孔子说:“子夏喜欢与比自己贤能的人交往,而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孩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某个人就看看他身边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从孔子的话中足见择友之重要,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否结交到益友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到“见贤思齐,见不显而内自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我们自己尚不符合作为益友的条件,那自然也很难结交到人格高尚的朋友。

二、识人五法

李悝是战国初期魏国的丞相。魏文侯请李悝为他挑选的两位宰相候选人提出裁决意见,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供魏文侯参考:

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窘,视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三、记人之善,受恩勿忘

古人说,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记人之长,忘人之短;施人勿念,受恩勿忘。这看上去是极为平常的一种人生修行,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很从容地做到,做好。

这“善”,就是善行,优点,长处;这“过”,就是缺点,不足,过失。

记人之善,不是仅仅记住他人的善行和长处就行了。记住他人的善行和长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习这些善行和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短处,把他人身上的善行和长处变成自己进步的目标。而忘人之过,当然不是以己之长搏彼之短,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宽容,而是理性、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多一份善意的提醒、理解和包容,并与之和谐相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忘掉他人的过失和缺点不是易事,是一种个人品质的修炼。尤其当他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时候,更要少一份计较,以真诚和宽恕来对待,以友善的心情来面对周遭,这个世界就会充满阳光。

忘人之过更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背后谈论他人的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不知谨言慎行,将难以摆脱是非的困扰;只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和过失,就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就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也不能真正尊重他人。

所以,忘人之过,就是不苛求,不求全责备,不以对他人的苛刻来显示自己的精明。如此,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文明更宽容。

施人勿念,受恩勿忘,是做人的基本品行。

行善而不图回报是一种思想品格,更是人类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将这种施恩勿念的精神扩展到社会,就会升华成为一种无私奉献的境界。

庄子说,施恩图报的行为连商人都瞧不起。一个人如果做点事就要让人感念,得到赞誉,那么这种所谓的“善举”就是“伪善”,有着强烈的个人目的,为社会所不齿。清代人冯班说过“为惠而望报,不如勿为,此结怨之道也。”说的就是施惠图报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忌讳。

我们应该将施恩勿念作为我们人生处世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在为人处事中多行善举,彰显高尚的品格。

但我们更要受恩勿忘,懂得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懂得感恩,这是一个人活得正直的标志,也是快乐和希望的源泉。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每个人单靠自己是一事无成的,就像一个人想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不可能。是周围的一切包括阳光、空气和水成就了你。只有学会感恩,才不会有那么多的怨言,才能活得更坦然,才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好。

感恩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感恩学校和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感恩朋友无论我们成功或失败都会站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给予我们继续向前的动力与勇气;感恩爱人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年轻或衰老,都对自己忠负不渝,不离不弃;感恩炼化,让我们能够安身立命,让我们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感恩生活让我们学习到更多,有成功时的喜悦、失败时的反省,也教会我们要能屈能伸,在辉煌时光芒绽放,在谢幕时平静而不落寞。

施恩勿念,无心是道。人在旅途,拥有一颗从容的心,你会变得豁达;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你会变得博大;拥有一颗简单的心,你会变得快乐;拥有一颗充满爱心的心,你会变得善良;拥有一颗平常的心,你会变得随遇而安。

最后,引用习总书记在澳门演讲时一段经典的话结束:“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