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周荣市长在全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6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政府政务服务局、盘县政府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到位,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做好“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决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社会“腾位”、为廉政“强身”,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简政放权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放”的力度、提升“接”的能力、提高“服”的质量,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共取消52项、下放管理层级87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公布了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2013年以来压缩办理时限3次,压缩率达到65%。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证一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133项减少到37项,前置审批精简了85%。截至5月底,全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为13.5万户、注册资本总量1519亿元。自2014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平均每天新增55户。三是减税降费成效明显。自2013年以来,我市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443项减少到178项,其中涉企收费项目从84项减少到51项,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从70项减少到22项;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1项、涉企收费项目10项、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7项已全部取消,营改增全面推开;共累计减轻社会和企业税费负担96.5亿元。四是政府监管成效明显。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安全云”、“健康医疗云”等平台,积极加入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全市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依责监管、全程监察”。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案(2015—2020年)》,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安全云”和“健康医疗云”建设加快,进一步提升了运用大数据加强有效监管的能力。五是政务服务成效明显。打造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政务三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联通全市5个实体大厅、162个部门、1439个事项,建成10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049个村便民服务点。在全省率先建成网厅站点并成功接入省网上办事大厅,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申报率达80%。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局长”进驻中心服务488人次,接待办事群众6000余人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与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互联互通,实现项目远程异地评标;累计受理交易项目3503个、完成2501个,完成交易金额660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29亿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放管服”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重视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放管服”改革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主要领导盯得不紧,分管领导抓得不实,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如何放、放哪些、放后如何监管等重要环节研究不深、措施不力,心中无数、手上无招。二是简政放权不到位。放权还不彻底,有的下放不到位,任务重、责任大的事项放得多,含金量高的放得少。涉及多个环节的,有的只下放部分环节,关键环节捏在手上;涉及多个部门的,有的下放不同步,配马不配鞍。有的部门对项目审批标准、要求互为前置,“蛋生鸡、鸡生蛋”,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搞得群众和企业团团转、来回跑,办事难、难办事。取消还不到位,有的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没有取消,已取消审批事项有的仍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换汤不换药。一些审批事项全环节进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投资项目前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项目业主有怨气、怒气。在“先照后证”改革中,由于后置审批事项过多、条件过严、门槛过高,部分市场主体“有照无证”,不能开展经营活动。三是放管结合不到位。对上承接不主动、不积极,有的部门没有超前准备、积极对接,国务院和省下放了不能第一时间承接,导致群众和企业办事不方便。下放后承接不到位,基层承接能力不足,接不住、接不了、接不好,导致下放的审批事项积压,“反委托”给上级部门代为审批,“最后一公里”不够畅通。比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放的审批事项,钟山区住建局因人手不足等原因,导致2012年以来下放的21项行政审批事项一直未能承接到位。有的部门对审批事项一放了之、一放了事,后续监管未得到落实。监督管理不力,有的以促发展为名,放任企业违法违规经营。一些地方违法建筑成片,相关部门视而不见、措施不力,解决规划、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不主动;少数政府投资项目重审批轻监管,工程质量差,资金使用效率低;个别行政机关仍然存在“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的问题。四是优化服务不到位。有的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没有设身处地为企业和群众着想,没有带着责任和感情去服务,工作作风不实,过去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如今是“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有的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执行规定不严,为了规避办件风险,让服务对象先在原单位走流程,后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群众“两头跑”,负担不减反增。有的部门授权不充分,应该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查、决定、制证等工作仍在部门办理,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的窗口变成“收发室”、成为摆设,窗口人员根本办不成事,“二次办理”现象依然存在。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中,少数干部利用职权收受索要好处费、弄虚作假套取补助资金。各级各部门要引以为戒,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以上突出问题。
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放管服’改革。”孙志刚省长指出:“‘放管服’改革是政府各项改革的‘牛鼻子’。”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
第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住经济持续向好基本面,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和质量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稳住经济持续向好基本面的任务越来越重。1—5月,全市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特别是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较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回落,有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更有行政审批过多、政府服务不到位的因素,导致社会投资增量不大,投资评估材料不完善,部分亿元项目、专项基金项目完成投资未能及时入库。我市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希望主要在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必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松绑”,为企业发展壮大“开路”,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走活经济发展“整盘棋”。
第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支柱产业产能释放不足,新兴产业贡献有限,青黄不接的问题较为突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简政、减税、创新等,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为企业减政、减负、减支,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集中精力提质增效,扩大有效供给,激活有效需求,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李克强总理强调:“烦苛管制必然导致停滞与贫困,简约治理则带来繁荣与富裕,必须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一批批创新创业成功故事不断涌现。推动“双创”,既可以促进新经济发展,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又能够为稳定扩大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治理创新,向市场放权、为市场“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管理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乘法”,让创业创新者轻装上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创意之花常开常新,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