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周荣市长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暨高速公路攻坚决战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13 | 阅读:1266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周荣市长在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暨高速公路攻坚决战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9月21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动员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全力打好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确保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刚才,书面传达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动员大会精神;市交通运输局汇报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昭祥同志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和盘县、水城县、六枝特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有决心、有信心、有底气,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五年。这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开展高速公路三年建设会战,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情,建成了群众期盼多年而没有建成的道路,可以说,我市交通建设“天亮了”。取得的成绩,可以用“四个大”来概括。一是交通设施大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是最辉煌、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沪昆客专境内段建成,预计年底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市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安六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境内累计完成投资24.36亿元。201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369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208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是“十一五”末的4.8倍,今年底将达到380公里。月照机场建成通航,航班通达北京、上海、广州等11个城市;盘县机场选址报告已经通过评估,即将开工建设。二是交通投资大提速。“十二五”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是“十一五”的7.8倍,年均增长36.5%。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18亿元,是“十一五”的4.7倍,年均增长24.2%。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更推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高效循环流通,吸引了大批企业到六盘水投资兴业,交通基础设施的巨变带动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巨变。三是提等改造大突破。高速建设方面,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州,全市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2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数0.3公里。国道改造方面,从“十一五”末的1条增加到3条,里程从86公里增加620公里,增加6.2倍,在全省占比从3.3%提高到7%。省道改造方面,从“十一五”末的5条增加到14条,里程从635公里增加1340公里,增加1.1倍,占全省比重从7.1%提高到7.5%。通村路方面,建成通村油(水泥)路5365公里,超“十二五”计划实施2186.1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计划,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十二五”通村油路建设任务的市州,建制村通畅率达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较“十一五”末提高65个百分点。四是对外联络大畅通。我市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可以通过夏蓉高速北上四川入江,通过水盘、盘兴高速南下广西入海,通过沪昆高速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进入东南亚,成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和全国196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四省立交桥”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市中心城区到贵阳的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3小时,到成都时间由10小时缩短为5小时,到昆明的时间由5小时缩短为3小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工作,得益于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辛勤付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一块短板,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需要仍然还不适应,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是高速公路不够密、不成网、不够用。当前,我市虽然实现县县通高速,但一般仅通到县城,局部还存在“断头路”,老百姓上高速公路还不方便、不便捷,没有完全形成全市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络。全市66个乡镇中,还有34个未通二级及以上公路,部分贫困乡镇远离高速公路,难以享受到高速公路便利。二是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大。受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我市高速公路建设桥隧多,投资需求大,建设成本高于其他市州。据测算,我市每公里高速公路投资近1亿元,而平原地区仅需0.4亿元。比如,水盘高速设计时速为80公里每小时,全长91公里,桥隧比达52%,总投资达89.5亿元。因投资需求大、施工难度高,导致高速公路建设工期长,综合效益发挥还不充分。三是公路标准低,便捷性、通达性不够。高等级公路占比小,仅能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全市现有公路中,三级以上公路仅154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11.3%;等外公路有2518公里,占比为18.4%,其余为四级公路,通村不通组,公路等级低。受投资补助少影响,大部分通村路标准较低,路宽度仅为4.5米,通行服务水平较差。四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交通制约突出。比如,水城县北部集中攻坚地区涉及青林、金盆、南开、保华、木果5个乡镇,仅有1条省道横穿保华镇,拟开工建设的六赫高速公路也仅从木果镇穿境而过,其他乡镇都处于交通的“死角”。这些乡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但受交通建设滞后影响,好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好产品卖不出去,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任务艰巨。五是公路养护管理有差距。安全防护、交通标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县区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落到实处,投入不足、配套不到位,导致部分道路特别是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差。比如,2014年和2015年度,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均按要求配套到位养护资金,但六枝特区2014年应配套591万元、2015年应配套1160万元,目前一分钱都未到位。

孙志刚省长指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突破800公里,国道二级以上达到580公里、占比90%,省道三级以上达到1000公里、占比75%,市中心到最边远乡镇2小时覆盖、到周边市州所在地2小时覆盖、到周边省会城市和直辖市7小时覆盖(最远到南宁7小时),全部乡镇、重要产业园区、景区通二级公路,实现100%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提出这一目标,既通盘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应该说,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有底气、有信心。这种底气和信心,一是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补短板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对我们来说,这是把长板拉长、把短板补齐的难得机遇,把工作做好了,短板就会变成样板。二是来自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的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到“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省级设立400亿元的交通产业发展基金和1200亿元的脱贫攻坚专项基金,共1600亿元用于支持以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发展机遇,更是真金白银,我们只能抓紧,不能放松,更不能掉队。三是来自于全市上下经验的积累、信心的增强和人民的期待。全市上下对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各县区都敢于担当、率先突破,充分彰显了攻坚决战的信心。机遇是流动的财富,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交通主管部门,要主动出击抓机遇,不能守株待兔等机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决战决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