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涨知识!讲话稿中称呼语的使用艺术
2024-06-13 | 阅读:1263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涨知识!讲话稿中称呼语的使用艺术

称呼是社交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领导讲话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很多讲话稿中,都特别重视称呼语的运用。

一、称呼语的种类

对别人的称呼一般包括尊称、平称和昵称等。讲话作为一种公务活动,多使用尊称和平称。有时,也针对某个或某类对象进行单独称谓。

尊称是出于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比如,称呼“尊敬的××市长”“尊敬的××总经理”。讲话者身份较高时,为了消除隔阂、拉近关系、显示平等,也常常使用平称,称呼“同志们”“朋友们”等。

二、称呼语的使用位置及作用

讲话稿中称呼语的运用比较灵活,但其位置又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称呼语多使用在四种地方。

一是开场称呼,出于礼仪和礼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形式,在讲话的开头用作开场白。基本上所有的讲话,都需要在开篇即有称呼语,表达对与会者的敬意。其格式是顶格写,后面用冒号,起到统领全篇、提示下文的作用。

二是文中称呼,引起重视或过渡。在需要提醒注意、表示强调或者语义转换、区分层次的地方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可以单独成段,也可用在段落的开头,其后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叹号。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开篇顶格用了“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格式的称呼语。正文中三次用到“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语,这其中,既有强调的成分,也有分层的作用,表示将展开新一层意思的阐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