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张少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
2024-06-13 | 阅读:1264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张少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

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

(2013年7月19日)

同志们: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为确保内控规范从2014年1月1日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有效实施,在此,我代表财政部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控规范,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内控规范,有利于推动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控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内控规范,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代表着党和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能,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对绩效重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不强;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未广泛开展以内部控制为主体的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内控规范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确保财务记录、财务报告信息和其它管理信息的及时、可靠、完整,强化对绩效的考核和监督,不断地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掌握好、使用好内部控制这一有力的武器,能够保障制度执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

(三)实施内控规范,有利于推进财政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