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中国船舶报/2009年/7月/3日/第002版专版
实践科学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
同志们:今天是党的生日。十年前的今天,中船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回顾集团公司十年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探索和实践,展望集团公司今后十年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我们大力弘扬中船精神、大力推动集团公司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年来的成就与经验十年前,集团公司成立之际,正逢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攻坚之时。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世界船市低迷中起步,在深化改革中前行,在国际竞争中壮大,历经风云变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十年,是集团公司军工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十年。集团公司一成立,就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军工任务。为胜利完成任务,我们发挥集团优势,整合各方资源,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在十大军工集团中率先实现了重点军工任务决战决胜,履行了我们对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庄严承诺,受到了表彰。十年来,我们还圆满完成了多项军工研制任务,按期优质交付了一大批军事装备,确保了部队急需。我们积极开拓军贸市场,创造了船舶行业军贸出口的新纪录。通过军工科研生产实践和军工保障条件建设,集团公司军工科研生产整体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水上水下产品并进、大中小型号基本齐全、以服务海军为主、兼顾为陆军和航天事业等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的新格局。十年来,我们建造的装备伴随人民海军完成了环球远航,进行了多国联合演习,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编队护航,参加了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阅兵。目睹自己亲手打造的战舰乘风破浪、驰骋海疆,我们每一个中船人都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这十年,是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大跨越的十年。
1999年,集团公司的造船产量仅为95万载重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2.3%,在世界十大造船集团中尚无一席之地。2001年,集团公司造船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吨。2003年,集团公司经营工作实现大跨越,承接船舶订单873万吨,相当于原船舶总公司最高接单量的四倍;手持订单近1200万,相当于原船舶总公司最高手持订单量的三倍。此后集团公司承接订单连续大幅增长,为造船生产实现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集团公司造船产量突破300万吨,达到357万吨,2005年突破500万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7.5%,跃居世界造船集团第三位;2006年,集团公司造船产量突破600万吨,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8%,首次升至世界造船集团第二位;2008年,造船产量达到854万吨,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今年,我们将完成1100万吨以上的生产计划。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实现超过十倍的增长。
这十年,是集团公司生产能力大提升的十年。
集团成立之初,我们一座30万吨级的船坞都没有,只能建造8万吨级以下船舶。1999年10月18日,上海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开工。2003年10月18日,外高桥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当年就完工交船50万吨,实现了建厂、造船、育人“三同步”。2004年,外高桥第一个完整造船年就突破设计纲领,完工船舶122万吨,并创下造船与接单两项国内第一。2005年,外高桥交付船舶217万载重吨,成为国内第一个年造船产量超200万吨的船厂,并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亿元。成功投资建设外高桥造船基地之后,我们紧紧抓住上海、广州等城市布局调整的机遇,分别在长兴岛、龙穴岛争取到总计约12.5公里岸线资源,并开始规划建设长兴、龙穴造船基地,使集团公司主要船厂逐步由黄浦江、珠江向条件更加优越的长江口、珠江口转移,展开了集团公司造船主业的重大布局调整。2005年6月3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2005年7月28日,临港柴油机基地开工。目前,长兴基地和临港基地都已投产,并实现交船、交机。2006年8月28日,龙穴造修船基地开工。今年6月19日,龙穴基地首制船、华南历史上第一艘30.8万吨超大型油船出坞。今天,我们已经有了9座30万吨级大坞,造船能力达到1200万吨,造机能力翻了两番。这十年,是集团公司科技水平大提高的十年。十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经过十年不懈努力,集团公司三大主力船型已基本形成系列化,出口船中90%以上为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船型。我们开发的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已形成批量建造优势,并对该型船的全球价格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成功开发了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并开始批量建造;我们成功开发和建造了当时国内最大的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同时,一大批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高效优质地建造了我国吨位最大、技术最新的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我们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并形成了批量;我们承接的我国第一座有海洋工程中“航空母舰”之称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正在坞内建造。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全面部署拓展海洋工程业务。集团公司的产品结构已经从过去以散货船为主,成功转变为三大主流船型并驾齐驱、高新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不断取得突破的发展新格局。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为集团公司新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集团公司国际竞争力。
这十年,是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大转变的十年。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体制、新的机制、新的管理模式,正在实现从行政性公司到国际化造船集团的巨大转变。我们大力推进集团公司经营集中、采购集中、研发集中和资金集中“四集中”,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强化了品牌,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在去年第七次工作会议上,我们进一步提出投资集中和信息集中,形成“六集中”,继续深化集团公司管理模式改革。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大力开展资本运营,“中国船舶”成功起航,成功实现了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主业整体上市,整合了资源,优化了结构,完善了产业链,进一步规范了管理。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中船人”意识,大大增强了集团公司凝聚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