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平凉市四届二次全委会暨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奋彦
(2017年1月19日)
同志们: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研判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今天市委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全面传达贯彻中央和省上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刚才,会议审议通过了《***平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市委郑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准确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态势
2016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增。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研判,查找突出问题,强化精准调度,层层传导压力,及时制定落实抓项目扩投资、抓产业强支撑、抓改革促转型等一系列保“稳”促“进”的工作举措,促使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59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月份由负转正,4月份开始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完成67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增速在8%至9%的区间内小幅波动,全年预计完成193.5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6亿元,同口径增长9.9%。依托产业开发、精准扶贫、大众创业带动,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47.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预计分别完成23338元和7125元,增长8.6%和9.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开始,基本在2%的水平上下波动,全年控制在3%的目标以内。
经济基本面巩固提升。牢牢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领域和发力重点,制定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改革创新增添动力等政策措施,下大气力上项目、调结构、增动能,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些行业和领域呈现出积极变化。一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效落实。压减煤炭产能453万吨,退出煤炭产能81万吨、粗钢产能4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下降18.2%。商品房库存面积较2015年下降31%,库存消化周期缩短7.5个月。随着“营改增”等改革政策和减税降费措施的落地,企业税负成本不断降低,全市工业企业百元收入成本同比减少7元。二是向好因素不断积累。持续强化项目投资拉动,争取国省投资6.1亿元、专项建设基金22.2亿元,签约PPP项目3个14.6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45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6个。坚持领导带头,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德国卡斯特集团、葛洲坝集团、杭萧钢构、国电南瑞等企业投资项目落户我市,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37项,落实到位资金589.9亿元,增长13.5%。抓住去年三季度煤炭价格回涨的时机,通过扩大煤炭外销外运、争取火电上网电量、大用户直供电签约等措施,促使煤电行业整体止跌回升,拉动工业经济回暖向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1项,市县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全面清理规范了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积极推行并联审批、网上行权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最大限度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市新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2.8%。在全省率先创建普惠金融示范区、率先推出“信贷自治村”惠农贷款模式,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62.8亿元,实现直接融资11.8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重大项目、精准扶贫、民生保障的支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新动能加快蕴育成长。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发展龙头企业11户,新增家庭农场421家、农民合作社840个,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4家,规模经营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17.1%。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示范园启动建设,海升智能温室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占到计划的75%,牛果菜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适宜区覆盖、规模化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势头良好,全市肉牛出栏量、果品产量、蔬菜产量分别增长4.5%、10%和8%。20万吨聚丙烯、立体停车场设备制造、天纤棉业二期等项目抓紧建设,兴旺管材、宝马木浆纸、庆华建材等一批调结构、增动能的工业生产线形成了新的产能,全市新增中小企业520户,完成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8%。全面推进旅游大景区建设,美年文化城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养生项目加快建设,中华崆峒养生地内涵持续提升,界石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旅游+”模式催生的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保健养生、体育健身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看好,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3.1%。义乌国际、泓泰商贸城等重大商贸项目有序推进,新阳光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商平台上线运营,一批县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成投用,信息中介、快递配送、仓储物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以旅游商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47.4%。
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加大。紧盯年度目标,针对缺项短板定向发力,瞄准关键节点狠抓落实,办成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进一步完善规范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全力推动“2+19”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双联行动“大走访、回头看”专项行动,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35.3亿元,探索建立了扶贫贷款使用监管、村级互助资金筹措使用等制度,设立了农业企业扶贫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促进了贫困村特色富民产业开发。整合资金39.4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95处,搬迁安置群众3177户12910人;改造农村危房21791户;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825公里,全市所有建制村通上了硬化路;建成22处精准扶贫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3.9万人饮水不稳定问题;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园覆盖面达到61.6%。预计全市11.4万人、138个贫困村脱贫,崆峒区、崇信县整体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0.48%。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有突破,彭大、平天高速试验段和平华一级公路加快建设,国道312线改造平凉西段建成通车,市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平凉机场选址获民航局批复。水电讯保障能力有提升,5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六盘山至平凉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尚家塬330千伏变电站建成;4G网络、广电网络加快向乡村延伸,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70%。城镇建设有亮点,实施中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53项,完成投资63.5亿元,韩家沟水厂供水设施、新民路人行过街天桥建成投用,一批城市街路维修、人行道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棚户区改造8386户;省列“两县三镇”、市列八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创新模式、大力度开展造林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城市新增绿化面积7121亩,完成城乡造林52.4万亩,资金投入和造林面积翻了一番。大力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集中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联合攻坚,平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到有效监测天数的84.7%,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5%和14.3%。认真整改落实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督查反馈问题,按期办结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环境信访问题132件,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目标值之内。四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财政总支出的85.2%用于民生投入,涉及我市的省列实事和市列10项34件惠民实事有效落实。城乡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提高0.8个百分点。全面落实了各项兜底保障提标任务,实施医疗救助29万人次、临时救助6万人。开建校舍47.7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村级幼儿园385个,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批并首届招生,甘肃医学院二期加快建设,市博物馆建成主体。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同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大病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新农合住院补偿比提高8.6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费用和县外就诊率持续下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