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三大优势”,深入实施“两换”战略,认真落实“1+6+1”政策措施,凝心聚力、拼搏实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市经济呈现出运行回升向好、内生动力增强、预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时至岁末,毕节交出了经济发展新答卷——
1至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排全省第1位。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
回首2023年,在一系列提振信心、改善预期的决策部署下,毕节有效投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市场主体日益繁荣、比较优势加快转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环境质量继续提升、发展动能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基础更加牢固。
抢抓机遇扬优势
毕节的发展,总是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密不可分。
2023年7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出重要指示5周年之际,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在毕节市召开,强调要聚焦“三大主题”“四大战略定位”,做到“年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2023年7月29日,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暨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明确提出要聚焦“三大主题”和“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抢抓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机遇,发挥政策、资源、人口“三大优势”,推动“1+6+1”政策措施和“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落地落实,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示范,加快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
目标清则方向明,方向明则步履坚。
为了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黔党发〔2022〕19号、黔委厅字〔2023〕26号文件重大政策机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主动到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共争取到中央统战部、自然资源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盟中央、民建中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和48家省直厅(局)出台62个差别化政策支持文件、852条支持措施、501条差别化政策支持我市高质量发展,为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优势是毕节的重要优势。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机遇、再好的部署,关键在于做实落地。如何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切实把政策“含金量”变成发展“生产力”,是做好毕节经济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
毕节系统构建了推动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实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1+6+1”政策体系,细化完善了“1+7+15”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省“1+2”政策分解落实方案和闭环管理机制,为纲举目张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开出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发展良方,打出了具有毕节特色的系列“组合拳”,为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找准了工作抓手、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3年,《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落实更加有力。105项重大政策落地实施,建成重大项目6个、在建107个、开展前期工作28个,新增完成投资8
国家电投集团毕节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总体规划获国家发改委评审通过,合作协议成功签订,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青山集团、华峰集团、华友集团等3户企业赴黔投资项目紧密推进……
全市经济社会呈良好发展态势,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新突破,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上干出了新样子、拼出了新精彩。
笃行实干出新绩
11月24日,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贵金古高速)正式通车运营。
12月21日,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建成通车。
纳赫高速公路、渝昆高铁威宁段、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百里杜鹃彝山花谷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毕节市老年养护院、金海湖新区松林水厂扩建工程等15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23年,毕节市505个重大工程和重点监测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00.2%。
年末岁尾,毕节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是毕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一个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5月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1至11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
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信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
在2022年12月31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就明确了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在总结来之不易的成绩中坚定信心,在清醒认识困难挑战中提振信心,在各方面利好因素中保持信心,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循道而行,事遂功成。
一串串无言的数字,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成绩单。 2023年,毕节集中力量主攻“四化”建设,发展支撑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左右,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5%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2023年,毕节强化重点人群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3+1”保障持续巩固提升,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在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全面推进。
2023年,毕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营造林14
2023年,毕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底线扎实兜牢,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一个个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奋斗场景,一个个爬坡过坎的坚实足印,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经济数据,交织出毕节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昂扬风姿,汇聚成毕节经济行稳致远的澎湃动能。
改革开放增动能
在全国率先探索“以碳代赔”修复生态新模式;
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毕节市入选
34项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
……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站在岁末,回望全年,毕节最积极的变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需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2023年,毕节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把方向谋大局,抓重点破难题,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全市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创建全国首个普惠金融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信用评价试点;带动10401家企业注册贵州金服平台,成功解决融资需求826笔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将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改革探索列入市委年度深改事项,获批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3项,获各类资金支持5632万元,撬动全社会投入研发资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