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XX市场创办40周年、建校70周年三大历史节点,以标杆引领类示范党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拉高工作标杆,深化教学提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学,红色学府示范党校建设取得新成效。校(院)获评2022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成绩突出集体、XX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集体。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抓实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对标中组部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有关规范要求,全面梳理干部学院成立以来各项办学资料,完成中组部对学院办学质量评估,并做好相关问题整改。目前,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已获中组部评审通过。二是启动标杆引领类党校创建。对照高质量高标准通过首批标杆引领类县级党校评估要求,组建创建领导小组,制订《争创全省标杆引领类党校(行政学院)实施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并印发,从市级层面推动标杆引领类党校创建工作。召开创建动员会,部署工作落实责任,对照创建指标加强全过程闭环管理,确保顺利完成创建任务。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制定教学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加强教学和科研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试行)》《关于加强案例教学的实施办法(试行)》《新课程入库认定制度细则补充(试行)》等制度,进一步加强课程开发管理,着力提高课程质量。
(二)强化干部教育,夯实主阵地作用
一是夯实主渠道作用。围绕疫情防控、稳经济工作大局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开展主体班次教学27期5908人次。创新培训形式,市管干部进修班、中青班学员全员参加疫情防控,在大战大考中锤炼干部。适时推进对外办班,承接全省团委书记培训班等异地班次34期2228人次,北京大学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在校(院)挂牌。二是深化理论宣讲。围绕党的二十大、省十五次党代会,组建宣讲团,推出宣讲专题31个,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宣讲268场7万人次。我校“真理的味道”理论宣讲工作室入选全省首批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获评2022年度全省党校系统机关党建最佳创新项目。三是推进镇街党校作用发挥。着力加强镇街党校工作指导,抓实各镇街全年培训计划落实,14个镇街共计完成各类班次培训346期,开展基层党员培训26万余人次。
(三)加强教学开发,建强核心履职能力
一是推进核心课程开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核心课程开发,《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课程入选全省党校系统“浙里好课”,《体系谋划学用结合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能力培训》在《XX党校通讯》刊发。紧扣“扛旗争先、崛起浙中”要求,精心打造“大都市区建设战略、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先进制造业崛起战略、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数字化改革争先战略”特色课程体系,《打造彰显基层特色的干部教育课程体系》发表于《学习时报》。二是加强案例编撰。及时总结攻坚克难生动案例,开展XX市场两战赢、清廉钉办和青年委员创业创新项目助力共富案例编写。三是开展优质课评比。开展“优质一堂课”课程评比活动,评选《提升狠抓落实能力》等优质课6门。《阡陌间,唱响青春之歌》入围全省党校系统XX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外宣好故事,《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获XX市委党校精品课,《基层数字化改革的“道”和“术”》获XX市党校系统青年教师“一人一好课”教学大比武活动一等奖。
(四)深化咨政研究,做实红色智库
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立项省委党校课题14项,立项数居全省县级党校第二位。立项省社院招标课题3项,居全省县级社院首位。论文获省政协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全省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二是强化咨政作用。《XX缩小城乡差距亟待破解的几个问题与对策建议》等15项咨政成果获市委主要领导等市领导批示肯定18人次,与省委党校研究室合作完成《疫情之下我省五大行业的忧与盼》《贯彻落实省十五次党代会的困难与对策建议》决咨课题。咨政成果获全省党校系统一等奖1项。编印《和鸣智库》4期,推进统战咨政作用发挥。三是推进学术发表。围绕“一个总目标、三大新赛道、八大新场景”,组织教师撰写理论文章,在学术期刊和党报上发表《未来乡村建设开启全域共富新征程》《数字孪生助推基层治理新蝶变》等20篇理论文章。
(五)强化基础建设,提升办学保障水平
一是深化校园建设。制定《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倒排计划落实任务,校(院)获评XX省三星级(优秀)绿色学校。完成校史馆工程建设和70年校志编写,设立“改革先锋谢高华”雕塑,开展建校70周年校庆,建强红色基因。二是加强人才锻炼。选派5位教师参加省委党校各类师资培训,2位教师赴省委党校和XX数字化改革专班挂职。全力参与疫情防控中心任务,累计安排党员干部参与隔离酒店人员管控、社区“清村扫楼”和防控督导、卡口轮值、隔离人员转运等工作1500余人次,推动干部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磨练意志。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利用抗疫间隙开展备课磨课,课程评比,为复工复产落实主责主业打好基础。三是完成数字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全省县级党校数智党校系统试点任务,开发完成教学、科研等十大应用场景,创新开发“一码通”重点应用和教学管理自动预警机制,全省县级党校公共基础业务应用模块通过省委党校验收。《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党校规范化建设》在《XX党校通讯》刊发。四是强化后勤保障。发挥好全市会议中心功能,保障各类会务762场6万余人次。进一步挖掘服务潜力,在8.2疫情期间,校(院)辟为全市防疫追阳中心、流调中心、隔离人员转运中心,日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千余人次。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校(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XX市党代会精神和XX市委全会工作部署,以标杆引领类示范党校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拉高标杆,强化办学提升,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
(一)争创示范党校,建强办学品牌
一是推进办学固强补弱。严格对照***XX省委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的意见(试行)》7个方面评估指标,强化办学能力提升,补齐办学短板,形成争创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党校办学情况梳理和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形成自评报告和档案材料,同时做好现场评估迎检工作,争取高质量通过评估。二是深化干部学院办学整改。做好干部学院办学质量评估整改后半篇文章,根据评估问题深化办学整改,持续提升综合水平,夯实干部学院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地位。
(二)强化主责主业,突出主渠道作用
一是突出主课地位。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XX省委的规划精神,严格落实市管班、中青班等进修类班次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安排在70%以上,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推进主体班办学规范化,高质量完成20期主体班次教学。二是深化开放办学。加强与上级院校与兄弟院校的办学联系,根据疫情形势适时推进对外办学,力争承接异地干部培训80期以上。推进镇街党校规范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指导镇街党校谋划好2023年度培训班次和培训计划,每个镇街党校办班不少于10个,培训党员不少于3000人次。三是加强理论宣讲。主动对接镇街、两新组织,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平台,拓宽理论宣讲渠道,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送进农村、社区、私企,力争全年宣讲场次超过150场。
(三)加强教学开发,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加强课程开发。围绕党性教育、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干部专业能力四大教学模块,开发XX特色课程5-10门。二是强化教学规范化。进一步梳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省外外来班备案制度等。推动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加研讨式、案例式、直播、I课堂、情景模拟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为重点,开发新教学形式课程3-5门。三是提升现场教学。推进“沿着足迹前进”现场教学线路精品化,举办讲解员培训、讲解员大赛、基地负责人会议,强化现场教学基地考核,稳步提升现场教学质量。
(四)深化科研咨政,提升决咨能力
一是深化课题研究。强化省社科联、省委党校、省社院、XX社科联等上级科研部门的课题申报工作,落实每人每年至少一项省级课题要求,力争完成各项课题立项40项以上。强化课题全过程管理,发挥学术委员会咨询服务职能提高课题立项、调研和结题质量。引导教师将各项成果在优秀学术期刊上发表,提高课题转化质量。二是加强决策咨询。深化“一师一决咨”工程,围绕党代会、两会精神等中心任务落实科研责任,积极承接市委领导、以及相关改革部门的委托决咨项目,力争课题转化并获批示10项以上。三是建设科研团队。根据教师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围绕重大决咨项目和委托课题组建研究团队,推进学科培育与科研能力双提升。创新开展“求是沙龙”,每位青年教师每年至少主持一次主体沙龙活动,分享学术前沿信息、读书心得、科研成果,以及决咨研讨等。
(五)树牢质量意识,强化办学基础
一是培育组织文化。深化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建设,培育向上向善的组织文化。落实校委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清廉文化建设。重视工会作用发挥,在教师节、春节年关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关心关爱干部成长,增强团队向心力。二是建强人才队伍。综合考虑教师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利用空编职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拓宽人才培训渠道,选送教师参加上级院校进修,赴一线锻炼。三是提升基础保障。做好校园设备设施日常维护,精心做细做实后勤公司日常动态督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技能比武,不断提升后勤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四是迭代升级数智党校系统。提高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应用率,完善数字驾驶舱,对接省委党校“浙里评”系统,推动干部培训“一码通”的实施,为党校分类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