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XX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XX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优环境、促公平、助发展、严监管、强基础”的工作目标,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战略和全局、着眼于长远、着力于当前,全力推进稳进提质、除险保安、疫情防控、民生工程、塑造变革等工作,全面打造市场监管工作新格局、新业态,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着眼于“安全与保障”,开辟了“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工作新路子
一是四大安全。①聚焦食药安全,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餐饮质量安全提升、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药剑”等行动,实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等级B级及以上”全覆盖,学校(幼儿园)食堂、校外供餐单位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和食品安全考核合格率100%,全力保障党的XX大、县两会等重大节点期间食品安全,严防群体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共开展生产和流通领域抽检72批次,节令食品、保健食品、蛙类水产品等食品安全监督抽检519批次,检验完成465批次,不合格率为3.4%,不合格处置率100%,抽检药械50批次,合格率100%。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建立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9月顺利通过省食药安办党政同责落实情况督查。积极开展基层食安办“细胞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星级食安办创建,对照标准、查找短板、狠抓落实,有效提升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协管水平,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食安办均达三星级以上标准。②聚焦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承诺制,实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承诺书》签订率达95%,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自查率达95.8%。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码”赋码入库“XX特种设备在线”平台,实现隐患自动预警,目前已识别高风险隐患18起,隐患治理率100%。全县825台在用电梯实现维保刷卡率100%,实现电梯维保远程可控。完成202台电梯物联告知系统安装,实现实时监测,设备故障实时预警。推动4家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完成“阳光工厂”建设,视频监控接入平台实现关键制造环节可查可溯。③聚焦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深化“CCC”认证产品专项检查,排查全县62家燃气具产品销售企业,核查23家五金建材等涉及电线电缆产品和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销售“CCC”认证产品情况。以铸造行业作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产业,完成质量体系培育15家,“丽水山耕”绿色品字标培育企业3家。
二是疫情防控安全。发挥药店前沿“哨点”作用,掌握零售药店抗病毒、抗菌药实名销售情况和从业人员自身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牵头开展大物防工作,成效获县长XX批示肯定。依托“XX市场在线”“专业市场防疫在线”数字化应用,对市场主体经营户落实“守小门”“一扫三查”措施实行线上实时监督加线下实时监管,实现立时整改。强化进口冷链防线,高效推进“X食链”“X冷链”系统应用,从严从快查处进口冷链食品(水果)案件24起,其中查处的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期间违规销售进口水果案从重处罚5万元,入选XX省疫情防控典型案件。城区3家农贸市场持续保持“X食链”商户活跃度80%以上,全县猪肉流通经营主体和屠宰场100%应用“X食链”,实现全链条无纸化交易。
三是市场环境安全。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亮剑”“铁拳2022”系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电商违法直播整治等行动,共立案350件,结案323件,大要案35件,罚没款总计123.0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4件。其中,查处无中文标签一次性使用核酸检测采样器鼻拭子1.8万支,罚没款6万元。其中微商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食品案被省局列入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典型案例。严打损害社会消费环境行为,查处非标电动车领域假冒伪劣、产品标识不规范,医疗美容虚假宣传、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等违法行为12起。严查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查养老诈骗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4起,移送公安机关1件。其中马某某等人涉嫌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案入选丽水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二)着眼于“为民与惠民”,实践了“以人为本、事在人为”工作新方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①推进数字化改革,依托“双五”竞赛,争优竞先、比学赶超,推进市场监管数字化应用全落地,XX县市场监管局作为协同单位,参与到知识产权奖评选系统开发、“专利异常申请熔断”大脑产品、XX知识产权在线最佳应用的开发上,其中知识产权奖评选系统开发是全国唯一涵盖知识产权全门类、“创运保管服”全链条的知识产权领域大奖。XX知识产权在线应用获评2022年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应用等。②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一件事”改革,将医保登记纳入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一网”通办,持续提升企业开办网办率。截至目前,共通过网上申报办理企业和农专社设立登记797家,网办率达100%。出台《XX县市场主体歇业“一件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市场主体歇业手续环节、多窗受理、多次跑等问题,共办理市场主体歇业备案39件。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微企业569家,其中八大产业小微企业134家,县级小微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62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企业1家。截至目前,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104户,全县在册市场主体总数28598户,同比增加2.73%,完成个转企36家。③推进非标电动车改革。坚持“社会稳定、群众自愿”原则,推出全市最优“六个一点”集成政策,截至10月23日共淘汰备案未满七年的非标电动自行车40483辆,淘汰占比72.99%,位居全市前列,发放消费券13000余张,累计金额320余万元。
二是做好民生保障。推进放心消费建设,培育放心消费单位829家,无理由退换货326家,放心工厂71家,放心消费商圈2个,放心消费乡村2个,建设4家放心消费绿色直播间。打通“药械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县域药事服务网,打造创建民生药事服务站1家、新增“网订店送”企业2家,建立个人用药慢性药使用健康档案76人,开展服务次数5900余次。“阳光厨房”建设,实现网络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和“外卖封签”使用全覆盖,全县57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实现33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全覆盖,引导成立3家农村家宴产业化公司。“阳光工厂”建设,深化“X食链”“阳光工厂”数字化应用,全县建成44家“阳光工厂”,实现保健食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高风险企业安装率100%。推进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切实发挥街区管理主体自治作用,全面提升后厨硬件条件,打造出XX商圈省级“阳光餐饮”综合体。结合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出台《XX县小餐饮行业文明创建工作方案》,成立由分管领导带队、多部门联合行动的工作小组,全面提升餐饮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推动计量惠民。抓住群众“关键小事”,组织开展世界计量日线上科普宣传、惠民服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累计检定累校准电子秤、血压计等80余台件,提供咨询服务20余次。开展民生消费领域电子秤专项检查,完成在用存量燃气表、近视防控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信息备案,截至目前,共在线报送燃气表检定信息3013条,排查燃气报警器安装单位213家281台,免费检定21台,共计减免检定费1.1万元,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助力纾困帮扶。创新设立纾困服务管家,同时以支部为单位成立“纾困服务先锋队”,当好纾困政策宣传员、疫情防控指导员、代办跑腿服务员,切实推进纾困帮扶。推动“三减”政策落地生效。实行租金减免、税费优惠、检测费用减免等多部门“组合拳”,全县共654户减免3月租金,应减免额XXX万元,减半收取餐饮住宿业电梯等检验检测费用X万元,提供食品药品、金属制品免费检测服务。全县银行机构累计为14945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支付手续费X万元。经济指标稳定增长,鼓励指导餐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刺激婚宴消费市场活力,结合非标电动车淘汰置换消费券,拉动社会面消费,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1-9月,XX县城区限上餐饮业营业额达XXXX万元,同比增长23.1%,全市排名第二。
(三)着眼于“提升和提质”,探索了“矢力同心、与时俱进”工作新模式。
一是自我能力提升。①争优推进“双五竞赛”。推动全局上下深入开展“五新月赛、五星月晒”竞赛活动,依托竞赛评优评先,全面激发全局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对标对表各项考评指标,建立周例会、月讲评、“红黄绿”清单晾晒等工作机制,对每个月得分落后的牵头科室进行上会通报,并将“双五”竞赛考核结果与科室及干部年度评优评先相挂钩,切实强化干部的竞跑意识和强执行、抓落实的责任感和强执行、抓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比学赶超、共推共促”的浓厚氛围。②推动“双百所”创建。把握“双百”行动机遇,深入挖掘市场监管所地域特色,实现向省局争取到资金XXX余万元,实现XXX、XXX市场监管所办公场所整体搬迁以及XXX市场监管所的巩固提升,各所数字化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最大程度进行了消薄提质改造,实现全方位提升,成功创建“消薄所”和“示范所”。③推进人才发展。全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创新开创市场监管“中青年干部大讲堂”,打造市场监管高质高效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干部“能写、会说、实干”的综合素质能力。锻造执法尖兵,持续发挥执法骨干作用和在疑难复杂的重特大案件查处中的创新引领作用,1名执法骨干入选XX省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人才库。
二是产业提质升级。开展第X届XX县人民政府质量奖评选,3家企业被授予“2022年XX县人民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被授予“2022年XX县人民政府质量奖创新奖”,实现XX县建筑业县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推进“三强一制造”建设,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市地方标准1项,“品字标XX制造”团体标准1个,参与制定省地方标准1个。新立项2个市地方标准,1个县地方技术性规范。新增“XX制造”标准2项,新增“品字标”XX制造企业1家,品字标XX农产1家,培育“丽水山耕”认证企业共3家,品牌销售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优化金属制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成立“武汉大学—XX金属制品研发中心”,带动专家团体从指标体系设置、评价方法创新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提炼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创新案例,为县域质量提升工作提供生动鲜活的实践方案,切实提高金属制品产业质量整体水平。打造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共享车间”试点。积极探索三叶青中药饮片“共享车间”,创新中药助力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已于10月中旬向省药监局递交药品符合性检查申请资料,当前阶段县市场监管局正联同企业积极争取省检查小组早日对企业开展检查,待企业通过符合性检查后即可开展基础性研究。打造XXX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全国样本优秀案例。立足“红、古、绿”三色资源,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建设标准化为引领,构建XXX镇红色风情古镇标准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发展模式。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开展非高价值发明专利质押融资攻坚行动,举办XX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银对接会,完成质押发明专利24件,商标2件,总质押额近X亿元。牵线XX县4家企业与XX省海洋水产研究所、XX师范大学签订专利许可合同,实现专利许可22件。开展“雷霆2号”规范专利申请行为专项行动,全年共开展专利非正常申请核查二批次共46件。作为协同单位协助省局开展“XX知识产权在线”资金奖补、知识产权奖评选等应用场景建设,并协助打造“专利异常申请熔断”等大脑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雷霆1号”地理标志保护和“雷霆3号”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专项行动,积极申报“XX烤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共拥有“XX菊米”“XX竹炭”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红标使用企业14家,“红标”合法使用率100%,协助XX维康日用品有限公司、XX老翁竹炭厂申请“红标”,保护好地标品牌。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县市场监管局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省、市党代会及县委、县政府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局部署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重点工作,聚焦创新推进“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奋力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升市场监管对县域发展贡献率。
一、围绕主责抓落实,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全域、全程、全量安全
(一)全力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绷紧疫情防控弦,突出关键领域疫情防控、关键环节源头监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进口水果的巡察检查,深化“专业市场防疫在线”“防疫餐饮在线”“X冷链”等系统应用,抓好“人、物、环境”同防,强化隔离点供餐单位、餐饮单位、农贸市场、专业市场、药店、冷链经营单位、进口水果经营单位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守小门、一扫三查、消毒消杀、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持续推进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X冷链”系统使用,全年赋码率和扫码率保持98%以上。
(二)全力推进市场监管除险保安。紧紧围绕“全面安全、全域安全、全程安全、全量安全”的核心目标,持续推进“8+33”除险保安工作,深入开展“亮剑”、“铁拳”、“药剑”、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行为治理、网络餐饮整治等综合执法行动,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重点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加快数智化转型,常态化推进“X食链”“XX外卖在线”“X里药店”“特种设备在线”等系统应用,推进四大安全全过程链上监管,持续开展地产食品安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小餐饮行业整治、特种设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行动,积极探索产品质量“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力整治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商品质量和特殊群体消费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抽检,100%完成全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根据省定任务安排),流通领域消费品监督抽查不少于50批次。
(三)全力做好民生安全保障。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加大食品安全领域执法检查力度,推进食安智治,实现学校“阳光厨房”“阳光工厂”全覆盖,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智能监管系统接入率100%,持续开展“四个你我”“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持续推进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建设,2023年计划新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4家。落实餐饮“阳光厨房”智慧提升,完成全县10家大型餐饮单位阳光厨房智慧化提升,8家养老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深化民生药事服务站服务网作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购药用药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强化计量器具监管,聚焦群众关心、利益相关的重点领域,加强民用三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检定。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安心充电”数治平台应用,计划2023年新安装充电桩全量接入省级平台,实行登记造册、强制检定全流程网办,实现远程在线检测、智联感知,基本形成电动汽车充电桩“安心充电”数字治理体系。
二、立足职能勇担当,助力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一)深入推进先行试点工作。1.全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小作坊。围绕“标准化、园区化、文旅化、数字化、阳光化”标准,以“5S”小作坊、“文旅融合”小作坊建设为抓手,结合黄米粿、长粽、青糕发糕等区域特色产业,选取10家特色小作坊试点,“一坊一策”推进阳光智能建设、生产流程优化等改造提升,逐步推广,推动小作坊由“低小散”向“精特美”转型升级。2.大力实施小餐饮“后厨革命”。以XX商圈为试点,结合省示范文明县城创建、疫情防控、反对浪费等,开展摸底调查,“一户一策”指导改造后厨、优化设施,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整体提升。3.推进“GM2D”一县一业先行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金属制品产业“GM2D”先行试点,以元立集团为试点,打通“X品码”和企业自用二维码应用转码,逐步推进全产业赋码、用码工作,2023年底前实现对全县金属制品生产企业中终端可赋码品种赋码全覆盖。
(二)深入实施“三强一制造”战略。1.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金属制品产业,组织专家入企开展质量诊断、质量攻坚,深入开展“千争创万导入”“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等活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金属制品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放大平台综合服务效能。2.全面实施“标准化+”行动。协助试点乡镇加快推进XXX国家第四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实践提质、成果展示,争取成为典型案例,打造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红色小镇标准化建设示范全国样本。持续抓好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业标准体系,打造一批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亮点。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个以上,培育石材团体标准,围绕特种纸产业制定“XX制造”标准1项以上,牵头制定市级地方标准2个以上,开展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新申报省市级标准化项目1个以上。3.大力推进品牌培育行动。实施“千企创牌”计划,构建并动态更新“品字标”培育产业库、企业库和产品库,组织不少于10家企业开展对标精准培育。重点加强“XX制造”品牌培育创建,以产业集群为主体,重点培育金属制品、特种纸产业“XX制造”品字标品牌创建。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保护。1.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组织申报中国专利奖、省知识产权奖,积极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通过专利质押和鼓励战略新兴产业、海外同族发明专利的申报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2.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全年知识产权质押金额达1亿元以上,促进3家以上企业开展专利转移转化,积极申报“XX蜂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继续发挥知识产权创新支持中心“三合”“金创”品牌指导服务站末梢服务作用。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电商平台和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行动,强化广告执法,加强与县法院等部门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三、锻造队伍聚合力,勇当新时代“挺进师”先锋队、排头兵
(一)全力打造高素质有为干部队伍。围绕打造“政治型、学习型、专业型、服务型、效能型、清廉型”六型机关,着力锻造干部队伍“越是艰难越全力拼搏、越是任重越勇于担当、越是变局越主动出击、越是急险越无畏向前”的精气神。落实好中青年干部大讲堂、夜学等学习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省、市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和办案经验交流,大力选树“执法尖兵”,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优促优,全面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锻造“忠诚担当、能谋善攻、高效协作、闭环落实、实干实效”的“挺进师”队伍。
(二)全力打造基层市场监管先行所。坚持对标创建、以建促升,围绕党建引领先行一步、数字赋能先行一步、队伍建设先行一步、基础保障先行一步“四个先行”,聚焦监管执主责主业,切实夯实市场监管基层基础,明年申报“示范所”1家(XX所)、“消薄所”1家(XXX所),力争圆满完成三年成功创建3个“示范所”、5个“消薄所”的目标任务,注重人才培养和典型选树,加强数智培训和岗位练兵,配齐配强基层基础和监管力量,促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全力打造现代化执法治理体系。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重塑“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执法体系,加强与公安、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执法协同,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交、执法反馈等衔接机制。深入开展“铁拳”“亮剑”“药剑”等系列综合执法行动,全力整治食品安全领域、重点商品质量领域和特殊人群消费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查办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效应。加强现代化执法能力建设,高效运用数字化执法办案区和现代化执法装备,依托“市场监管执法在线”平台,加强执法连线,强化案件集群查处,提升执法精准性、高效性。探索建立分类执法机制,根据安全风险等级、问题发现频率等划分主体,在执法检查方向、重点、频次方面实行差异化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