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五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50条1
2023-01-07 | 阅读:1336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五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五方面问题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方面问题:带头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底线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个方面的查摆问题的关键词为:斗争精神、底线思维、识变应变求变。一、斗争精神

大会报告中“斗争”一词出现了22次,而且在开篇就提出“三个务必”,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其中之一,“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的内容也写入党章修正案,重要性不言自明。

对于斗争这个关键词,我们在去年的民主生活会上,已进行了专题查摆。但当时斗争是作为一个小点,放在了“提高能力本领”这个大方面之下。而今年却将斗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作为一个大的方面进行查摆。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查摆呢?

一是从对斗争的重要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刻,因为斗争精神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对于一个新理论,在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有一些理解性的偏差,是非常正常的。

二是要掌握斗争的规律,不能胡斗争蛮斗争硬斗争,斗争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三是对新形势下的斗争形势、规律、干部队伍情况研究不足。四是缺乏主动斗争的精神。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对缺少斗争能力进行了专题查摆,这里尽量不要再查摆这个方面了,不然容易与全年查摆产生重复现象。

  1. 1.对斗争艺术研究不够到位。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一系列关于斗争规律、本领和艺术的经验做法,学习得不够全面系统,也不够细致精深,缺少专题性的理论研究和充分地实践验证,使自己没能及时有效地从党史中汲取关于 

斗争艺术的智慧和力量,学习实践的成果转化效率不够高,如,不善于严峻从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分辨斗争性质和斗争对象。在谋划、运用斗争战略与斗争策略的过程中,未能做到完全的统筹兼顾、辩证统一,对斗争的分寸和火候拿捏不够精准,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结合得也不够好。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时理解和接受得不够快,对形势研判得不够准,时度效匹配度不高,调动积极因素的渠道不宽,使斗争艺术得不到全面充分的体现,有时在斗争中未能拔得头筹,赢得先机。

  1. 2.对新形势下的斗争形势研究不足。有时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斗争工作,重点就是上级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因此,对当前 新 形势下斗争的新形态、新特点、新手法学习研究不够到位,在把握斗争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上,历史欠账较多,短板日渐显现。如,意识形态斗争、金融 领域 斗争、科技领域斗争等方面,没有主动抓住先发制敌的战略优势,谋盘布局, 思虑在先、筹谋在前持续用力不足,对于新形势下,一些分管党员干部功利化 和世俗化的思想倾向,以及斗争的锐气涵养不足的问题,没有及时因地制宜地 进行分析研判,不够敏感,被动应对,招法不多,部分党员干部精气神不足, 在受到一点挫折后就打“退堂鼓”,失去斗争勇气,消极斗争的心理还没有从 根本上得到改变。 

  2. 3.缺乏主动斗争的精神。对分管干部缺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在推动干部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方面,仍有 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干部斗争精神的核心竞争力偏弱,或多或少存在不愿斗争 的“软骨病”、不敢斗争的“恐惧症”、不会斗争的“无能症”。如,一些干 部不愿意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不愿意在严峻复杂的环 境中经风雨、见世面,面对组织安排的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 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的斗争实践考验,瞻前顾后,贻误了个人快速成长 成熟的良机。 

  3. 4.对斗争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存在把握得不够精准,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斗争精神不足等问题。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 但自己对为什么要强调斗争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没有站在“把握团结 奋斗的时代要求”的政治高度,看待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从思想上行动上没有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面对新的战 略环境和风险挑战,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矛盾和 

问题,自己有时统筹谋划不够实不够细,对分管干部教育引导也不够及时有效, 思想和行动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转化效 率不够高。

二、底线思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的特征更加明显,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的重要意义。

因此,去年我们查摆了忧患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年就轮到底线思维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查摆呢?主要就是两个大方面,一个是政

治上的底线思维,如意识形态,政治风险意识等;另一方面就是工作中的底线思维,包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

  1. 1.底线思维存在风险隐患。对一些工作中的风险问题考虑得不够深,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不够充分。如,在推进一些工作时,并没有把战略的基点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考虑,没有把可能导致失败的各种因素尽可能想到,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个别工作因估计不足而在危机发生时陷于了被动。一些领导同志对分管干部要求不够严格,个别干部底线思维树得不牢,没有按照“凡事从最坏处着眼、作最充分准备、向最好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要求谋划和推进工作,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并确定相关工作的界限,没有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当时看起来没有问题的工作,在新的阶段,却发生了危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因估计不足而手足无措,陷入被动,虽然处理及时。并没有造成系统性的风险,但也给我们的工作敲响了警钟。 

  2. 2.底线思维能力存在短板。一些领导同志,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不高,缺乏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如,把握 宏观大局的能力有所欠缺,对分管领域的短板弱项、风险隐患做不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又如,不善于对一些风险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往往“上下一样粗”, 缺少“因地制宜”的能力,应对问题都是大而化之、笼而统 之,忽略了风险挑战在各个领域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各个领域又有自己的特 殊情况的实际特点,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影响范围和规模大小。一些领导同志不 善于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过于强调通过自身实践得出来的经验理 

论,对新形势下不同事物底线的判断能力不足,有时产生了因知识储备不足造成的误判,导致或对底线不知敬畏,或对底线过度拓展。

  1. 3.坚守底线思维不够严实。一些领导同志对分管干部日常管理要求不够严格,教育引导不够有力,忽略了“问题常起于毫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使个别干部在事关全局和原则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做到高度警惕、坚决抵制,有时甚至故意放松底线、模糊底线、越过底线,打“擦边球”。应对风险不够科学精准,不能科学预判重大风险的点位、形式和趋势发展。如,在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底线思维的要求,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准备,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的风险管控没有落实落细,使一些局部风险扩散到全域, 产生了裂变、传导、叠加的发展倾向,防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这个关键词主要来自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本条问题比较宏观,如不是政府综合部门,不建议查找。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查摆问题。

一是关于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二是关于智慧和勇气的问题。

三是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的问题。

  1. 1.识变应变求变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一些领导同志思想不够解放,识变应变求变韧劲不够,持续用力不足,不善于跳出“危机”看“危机”,打开视野, 捕捉“新机”,未能借助经济社会格局的变革和重塑,及时激发新活力、挖掘 新潜能、扩大新空间、再造新优势。一些领导同志政治勇气和智慧不足,不善 于运用制度优势识变应变求变,对妨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缺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思维定势表现突出,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推进缓慢,核心竞争力偏弱,错失了发展良机。一些领导同志前瞻性思考相对滞后,缺少全面、长远、辩证、发展看问题的眼光, 统筹谋划短期、中期、远期战略目标的思路不够清晰,改革发展动能不够强劲, 

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1. 2.识变应变求变的瓶颈亟待突破。一些领导同志站在时代前列和形势高峰,不善于把握变与不变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未能将“变”字作为推动改革 、 推动发展的有力武器,掌握变情、变状、变数、变意不够及 时和精准,面对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没有时时刻刻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脚下有路,战略境界和高位势能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领导同 志不 善于把握变化带来的机遇,主动促变、变中求新的意识不足,没有将新发展阶 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行政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在顺应变化的发展趋势中 调整完善行政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一些工作没有实现乘势而上,优势有所下滑。 

一、发扬斗争精神素材,共17条

  1. 1.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 2.要认真学习党史,从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一系列关于斗争规律、本领和艺术的经验做法中汲取智慧。要学出信仰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应对风险挑战。 

  3. 3.要明确斗争本质,把握斗争规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 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1. 5.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强化斗争意识。 

  2. 6.提升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要坚定斗争意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 ,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要善斗争、会斗争,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洞察先机、趋利避害;要加强战略谋划,把握大势大局,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要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练就真本领、真功夫。 

  3. 7.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斗争的新形态、新特点、新手法,如意识形态斗争、 

金融领域斗争、科技领域斗争等,有针对性地提升本领。

  1. 8.要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 ”,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 

  2. 9.干部只有通过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严峻复杂的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各种风险挑战中接受考验,才能锻造出过硬的斗争本领。 

  3. 10.
    注重斗争战略与斗争策略相统一,提高干部斗争经验和斗争智慧,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坚持斗争原则,讲求斗争艺术,精准运用斗争方式方法,拿捏好斗争的分寸和火候;区分两类不同矛盾性质,对事关政治原则的错误言行等鲜明亮剑,对人民内部的矛盾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处理解决,在斗争中巩固和增强团结;要善于在严峻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分清斗争性质和斗争对象,凝聚斗争力量,充分把握时与势、政策与策略、斗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注重斗争战略与斗争策略相统一,提高干部斗争经验和斗争智慧,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坚持斗争原则,讲求斗争艺术,精准运用斗争方式方法,拿捏好斗争的分寸和火候;区分两类不同矛盾性质,对事关政治原则的错误言行等鲜明亮剑,对人民内部的矛盾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处理解决,在斗争中巩固和增强团结;要善于在严峻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分清斗争性质和斗争对象,凝聚斗争力量,充分把握时与势、政策与策略、斗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4. 11.利益多元化加深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加重了斗争任务。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往计划经济单一、集中的利益格局,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部分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差距加大和利益矛盾加剧,出现了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和谐的利益冲突,党的斗争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其次,资本逐利本性使社会成员变得功利化和世俗化,少部分党员受到此类影响容易在斗争中丧失士气、萎靡不振。 

  5. 12.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各种问题交织叠加、交替呈现。这些都是党在斗争中的“娄山关”和“腊子口”,部分党员干部在受到一点挫折后极易打“退堂鼓”,失去斗争勇气。其次,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突出,阻碍斗争锐气的涵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幻,国内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西方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社会稳定的活动也从未停止,这些都给党的持续斗争带来了严峻考验,部分党员可能产生消极的斗争心理,降低在斗争中的锐气。 

  6. 13.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继承前人斗争成果、吸取前人斗争经验基础上不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奋斗史。新时代我们党要发扬斗争精神,就必须继续在伟大社会革命中奋勇拼搏,不断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为加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供丰富历史滋养。 

  7. 14.以斗争精神抓住先发制敌的战略优势,谋盘布局。当前全球科技创新 

进入“密集活跃期”,各国推动科技创新的步伐日趋紧迫。我们必须抓住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抢夺战略先机,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发扬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主动作为、积极求变,从而掌握主动权,做到思虑在先、筹谋在前。

  1. 15.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在把握好时度效的同时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制定科学的方法策略,在掌握斗争艺术中赢得先机。 

  2. 16.要以斗争求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不能把斗争矮化为“争斗”,曲解为“整人”,更不是西方的“纸牌屋”。 

  3. 17.党员干部中或多或少存在不愿斗争的“软骨病”、不敢斗争的“恐惧症”、不会斗争的“无能症”,这样病那样症,根子还是“心中贼”作祟;做老好人当太平官,实质是缺乏党性担当。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使自己成为得罪组织和人民的人;不能因为惧怕风险挑战,就瞻前顾后贻误发展良机。 

二、底线思维素材,共21条

  1. 1.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把战略的基点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考虑。凡事从最坏处着眼、作最充分准备、向最好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主动权,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2. 2.强化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不要因为估计不足而在危机发生时陷于被动。只有居安思危,才有可能把握未来的变化,才有可能在危机来临时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从而防范系统性风险。 

  3. 3.底线思维并不是消极守成、画地为牢,而是内含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人们在保底的前提下,追求实践的最佳效果。 

  4. 4.要充分发挥制度集成创新的作用,分析“时”与“势”,思考“危”与“机”,突出“稳”与“实”,打造具有特色的风险防控制度集成创新体系。 

  5. 5.底线思维要求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客观、准确地认识并确定事物的界限;要求掌握大势、驾驭风险、把握全局,做好应付最严峻局面的思想准备;要求懂得突破底线可能带来的危害,凡事从最坏处着眼、作最充分准备、向最好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必须明确,底线思维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主动,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要在勇于斗争中防止最坏可能,以不失足、不失策、不失守为前提,创造更大发展空间、更快发展步伐、更多发展效益。 

  6. 6.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底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去把关,作为不可违背的原则去捍卫,作为不可动摇的立场去坚持。 

  7. 7.在事关全局和原则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高度警惕、坚决抵制有意用放松底线、模糊底线来侵蚀底线、越过底线的行径,防止打“擦边球”。 

  8. 8.坚持底线、坚守底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可动摇的;在确定底线的问题上,又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地看待界限的变化。 

  9. 9.要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 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在各种对策上思谋周全。这样,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相对保持思想上的主动,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 

  10. 10.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991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