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市委书记市领导发言稿
2021-08-29 | 阅读:1891

如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市委书记市领导发言稿

“双减”事关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北京要带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当前“双减”工作已从最初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过渡到校内校外齐抓共管上来,校内校外关键在校内,课上课下关键在课上,校内质量提升是解决“双减”工作的关键点。这要求教育系统要向内发力,树立正确育人观,坚持义务教育办学主动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校是人生的阶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丰富课后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校践行“伟人精神”和“院士文化”,用革命先辈和科学家们的精神风范激励教育学生。学生在校全面发展,老师是关键。要用心用情、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为孩子们减负,又增强获得感。“双减”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推动,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关键在校内。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课堂教学,不超纲、不超标、不超进度。小学一年级做到“零起点”教学,各类考试要严格管理。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设计,加强教研管理,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底线要求,坚持教育初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每一堂课。突出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完善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关心关爱教师,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校长负有办校育人之责,要紧跟时代步伐,一心一意抓好学校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三点半”课后服务,开设拓展综合素质类课程,组织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艺术和劳动实践。统筹课后服务师资配备,选拔优秀教师参加课后学业答疑辅导。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治本之策。要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加大教研资源和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力度,促进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发展。实施“手拉手”结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校际间共建共享。继续抓好校额到校、公民同招等重点改革,确保各类学校公平竞争、良性发展。办好教育,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加强家校协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减轻家长对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校外培训在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科技与教育融合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但也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校外培训尽管是企业办教育,但初心与公立学校应该是一致的,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要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在兴趣上培养拓展,发挥技术等方面优势,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坚决防止超前超纲培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压力,伤害身心健康。强化线上教育监管,在教师资格、资金监管、合同使用、课程内容等方面与线下执行同一标准,坚决防止野蛮生长。要发挥头部企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要严把教师资格关,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优化培训考核标准,引导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学生长期成长、而不是短期提分效果上。不得聘用无资质教师。规范教育广告等营销行为,强化收费和预付费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协同育人、立德树人导向。通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化研究、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培养质量。要深入挖掘和体现教育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诚实、自信、乐观、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善于沟通、科学创新等能力素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加强长期、多维度的跟踪测评和情况反馈,有针对性优化设置教育内容,深化家校联动,凝聚教育共识,减轻负担、减少焦虑,为学生健康成长、释放潜能、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4601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