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单项选择题(30个,30分)
20分时政+10分行测。
1.( 战斗力 )是军队建设根本标准。
2.侮辱国旗国徽罪并不要求是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但根据本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国旗法》第二十三条、《国徽法》第十八条同样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3.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示中国将秉持( 开放、合作、团结、共赢 )的信念。
4.要将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粮食安全( 省长 )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
5.( 上海 )航空枢纽地位超过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枢纽。
6.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文章强调,( 经济全球化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7.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 绕、落、回 )”三步走战略规划。
8.习近平总书记讲:“消除贫困、( 改善民生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9.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五个更”的重大举措——(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 )。
10.脱贫攻坚精神是“(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
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党中央权威 )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
12.逻辑题:使用重被子的人表现出更低的失眠指数,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13.逻辑题:微波炉致癌是谣言,支持这一点的选项是
14.数学题两道
数字推理两道 5 1 6 12 19 37
图形推理题一道
第二题:大作文(70分)
材料1:招商乱像导致开发区负债累累;
材料2:养老、民生服务做的好,精准施策的例子。
材料3:抢人大战胡乱搞,乱象丛生。
……
问题:根据材料,以“个性化施策”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不限字数。
个性化施策关键在余额辨证施治
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在我国传统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就是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重视同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会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制定政策和医生看病-样也需要辨证施治,只有把握个性化“病证”,对病下药,才能直击问题的病根,发挥“药到病除”的最佳政策效果。
“政策理政”不能搞“通用方剂”。政策就是治理社会问题问题“药方”,他跟医生治病原理相同,不过政策所治的病是地方发展中的矛盾和工作中的问题,政策管不管用,关键看是否“对症”,一些“通用方剂”往往解决不了个性化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利益需求更加多元,社会结构分化更加迅速,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而且,我们国家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区域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各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也不同,各地的文化传统、人口素质也各不相同,与此同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阶层其社会需求也不一样。面对这些不同,就像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个体素质差异;哪怕是同一种病也需要不同的药方,政策这剂药方也需要辨证施治,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更加精细、更加多样、更加个性化,才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当前一些地方在出台政策时,上下一般粗,或照抄照搬,这样政策“疗效”自然打了折扣。
“给钱给房”不再是“包治百病”。就拿一段时间以来的“抢人大战”来说。许多城市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其中重要的规划和目标之一就是增加人口规模,实施人才战略,纷纷出台“抢人大招”。有的把人才招揽变为“抢房落户”,有的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大开“空头支票”,凡此种种政策虽多,却基本不离“给房”“给钱”,给人一种简单的祖传秘方式的雷同之感。其实,人才的年龄经历、行业领域、等级层次各不相同,需求和关注点也就千差万别。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安家落户、收入保障是眼前“刚需”;对于小有成绩的精英骨干来说,子女教育、发展机遇和空间也许才是其重点关切,而更高级别的人才,考虑的则又大有不同。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的人才政策不能过于粗线条,而是要沉下心去调研,找准地方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以产、城、人适配融合为原则来谋划人口和人才工作。如此,发展需求与人才引进木会更好契合,也才能有效形成更好发展的合力。招引人才的差异化、个性化趋势,启示我们,政府施策也必须个性化,这样才更有用、管用。
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决定了我们的政策必须具有灵活性、差异性、多样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是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地方发展、增进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一环。这考验着我们各级各部门辨证施治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我们多读理论经典,把握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需要我们提高“望闻问切”基本功,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找准“病根”;需要我们科学辨证,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酝酿出“好政策”,开出个性化的好“药方”,真正做到接地气、易操作、合时宜。惟此,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