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15分)
材料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若干重要讲话。
材料2:1934年底,中央红军进入广西,打响著名的湘江战役,这成为红军长征开始以来最壮烈一仗。战役结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减至3万余人。红军遭遇空前的艰难危险: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内部“左”倾错误路线的危害。这使力量已经比较弱小的红军濒于绝境。然而,在困苦磨难中,红军却变得更加强大,最终取得胜利,并为后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3:H市红色资源丰富,有多处革命遗址是国家红色教育文明基地,已成为4A级国家景区。近年来,H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修缮革命遗址,并开展多种宣传。但是现有的各党史馆规模太小,1600多千件展品无法全部展示,常规只能展出几百件;近些年没有组织过专门的红色文物资料收集,很多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面临灭失的风险; 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讲解人员是村支书等兼职人员,无专职管理人员,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市里只注重主要基地建设,对于村级的红色基地没有投入,有的村党史馆只在清明节开放,平常不开门等情况;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也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H市组织“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座谈会,代表们畅通如何完善发展H市红色基地建设好保护传承。代表讲话有提出存在问题的,也有给出建议的。
问题:根据材料,谈谈如何进一步发挥好H市红色资源作用。要求:全面准确,300字以内。
一是做好红色遗址的保护和修缮。政府加大投入,建立保护基地,对现有遗存进行修缮,将革命遗迹遗址保护好,夯实资源利用基础。
二是整合红色资源利用。因地制宜修建红色博物馆、展示馆,让文物展得出。在注重主要基地建设同时,对零散基地进行整合,编制规划统筹保护,征集散落文物,让其有安身之地。
三是注重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融合。完善旅游功能,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将红色基地纳入党史教育内容,提高资源利用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
四是提高红色文化宣讲服务水平。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红色文化专业培训,提高讲解水平。开发更多公益岗位,保证展馆常年开放。五是创新宣传展示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线上宣传力度,让红色文物会说话,进一步讲好H市红色故事。
案例二(25分)
材料1:习大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定义。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材料2:G省蚕茧约占世界的40%。纵观G省所有农业产业,没有一个能在全世界占比如此之大。全国蚕茧产量10强县,G省雄霸了9个席位!x区为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G省当前桑蚕产业发展的机遇:出台产业政策,抓创新,抓技术,抓招商引资,拓展产业链的做法。但是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单一,用途单一,出口低无定价主动权等问题。
2018年,G省蚕桑生产覆盖86个县市区、615个乡镇、5336个村、82.1万农户,涉及从业人员约370万人,蚕农售茧收入188.73亿元,连续8年超百亿元。养蚕户均收入约2.29万元,人均约5100元。
全区54个贫困县有46个发展种桑养蚕,17个把蚕桑作为“5+2”主要产业来抓。年内贫困县桑园面积约175.32万亩,占全区51.16%;蚕茧产量约16.80万吨,约占全区41.17%;养蚕贫困户人均收益超3000元,蚕农售茧收入78.41亿元。
早在2007年,G省就成立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通过统一检验检疫确保蚕种安全生产。2018年,G省桑蚕原种繁育场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0万张以上;一代杂交种场年生产杂交种能力超500万张;年生产优良杂交桑新品种种子10吨,可满足每年扩大种植20万亩以上桑园的需求。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G省积极引进区外知名茧丝加工企业投资建厂。目前有鲜茧收购站点近900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98家,自动缫丝机40.56万绪,丝织机334台,桑蚕丝产量超5万吨,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坯绸产量1200万米,实现丝绸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占G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9%。G省桂合集团为全球最大的集缫丝加工企业,拥有自动缫丝机104组,年生丝产量近2000吨,产值近10亿元。
在改进缫丝加工设施设备的同时,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G省集丝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发展势头良好,产品主要销往中国香港地区和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此外,G省也逐步向捻线、绢纺、织绸、家纺、蚕丝被等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
2014年领导人访问古巴时,作为国礼赠送给古巴的农作物优良品种中,就有G省自主选育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如今在古巴长势良好。
G省将优良蚕桑品种、节本高效小蚕共育等技术,以及桑园耕作剪伐等相匹配机械用具,创新性地集成了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的先进实用种养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升了劳动效率。“良种+良法+良具”使G省种桑养蚕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按照“立桑为业”的要求,G省加快推进桑的食药用、饲料用、生态用等新功能、新业态、全产业开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8年,G省桑枝食用菌产量约20万吨,产值约10亿元,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果桑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平均亩产值超万元。G省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利用桑枝提取生物碱的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宜州,即将投产运营。
G省利用桑饲料或桑微贮饲料饲养牛、羊、鸡、鱼等取得了初步成功。桑树用于石漠化治理、矿区尾矿复垦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等生态功能的开发也初见成效。此外,桑果酒、桑果汁、桑叶茶、桑果叶系列食品研制成功,初步形成了蚕桑资源多级利用的新型产业链,有效推动了G省蚕桑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G省蚕桑产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现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
G省蚕桑生产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养蚕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机械化、组织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蚕茧的单产、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制约了G省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
受资金、技术、环保、人才等条件制约,现阶段G省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织绸刚起步,还未建立起一家丝绸印染厂。同时服装、绢纺、家纺等加工环节发展明显滞后,造成蚕桑产业链附加值严重流失。
目前,G省蚕桑茧丝绸产业仍然以一根丝为主,即“种桑一养蚕一结茧一缫丝一织绸一制衣”传统产业链模式,生产产品单一、用途单一。传统茧丝生产实际上只利用了蚕桑生物资源的3%左右,而桑枝、蚕沙、蚕蛹等其他97%的蚕桑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虽然G省是全球最大的茧丝生产加工基地,但在茧丝产品的定价上缺乏话语权。尽管近年来G省真丝绸产品出口有了一定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丝绸企业出口前十位排名中,但G省竟无一席之地,这与茧丝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地位极不相称
问题1:根据材料,总结G省推进桑蚕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字数200字以内。
一是坚持桑蚕产业富民化导向,将桑蚕产业作为贫困地省主导产业来培育。
二是坚持蚕种质量标准化生产,对蚕种质量统一检验检疫,确保蚕种安全生产。
三是坚持龙头企业高端化引进,招引省外知名茧丝加工企业,提高规模生产能力。
四是坚持生产技术集成化更新。创新性集成先进种养技术体系,“良种+良法+良具”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五是坚持桑蚕资源多极化利用,按照“立桑为业”要求,加快推进桑的食药、饲料、生态等新功能、新业态,形成资源多极利用的新型产业链。
问题2: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请对G省如何从桑蚕大省变为桑蚕强省提出对策建议。要求:观点明确,切实可行,不超过400字
一是实施桑蚕产业优化工程。推进桑蚕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全面实施蚕桑优化工程,在适度扩大面积的同时,重点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培育全国最大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政府加大投入,完善交通、仓储、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桑蚕产业服务配套功能。
三是实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打造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丝绸品牌。
四是实施产业链再造工程。重点开展桑杆纤维、造纸、药用等领域研发,提高蚕桑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丝绸深加工,形成茧丝绸产业集群。
五是实施人才队伍培育工程。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新型桑蚕产业工人,加强专业人才引进,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适应内外贸需要的生产、加工、管理和营销队伍。
六是实施全球市场拓展工程。重点打造丝绸出口品牌,主动对标国际,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出口市场份额,提高国际话语权。
案例(三)材料1:第一段B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的意见》,共有六大部分,包括指导思想、主要措施等
第二段B省C市市长、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分别做出批示,要求认真贯彻B省《意见》,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研究出台本市实施意见。市政府副秘书长组织农业、工信等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第三段C市农业农村局草拟实施意见初稿,经组织市直各相关部门讨论,反复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发给各部门征求意见。有25个单位反馈,19个部门提出修改意见,有些部门反馈了意见但是没写明理由,有6个部门无反馈意见,有4个部门没反馈。接着分别列出部门反馈意见。财政局说把要求每年增长1亿财政资金去掉,需要结合市局三农数据来估算,并且需要明确优先保障用地,并増加土地征收价格需要将资金扶持改为以奖代补方式等等材料
第四段C市农业农村局向C市市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加工的实施意见》(送审稿)
材料2:C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加工的实施意见》(草拟稿)的内容概要,有四大板块16个小点。
问题1:你是C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实施意见》征求意见阶段,你认为还有哪些工作要做?200字以内。
一是催收相关单位意见。对于没有反馈修改意见和没有写明理由的部门,及时电话联系,请求按照要求及时书面反馈。
二是沟通询问部门意见。对于有关单位提出的意见,不明白的进行再次沟通,理解其真正意图。
三是整理相关修改意见。对于各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条分缕细,分类进行归纳,形成部门意见汇总清单。
四是吸纳单位修改意见。对于各单位的修改意见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判,充分吸纳。对于没有吸纳的提出理由。将部门意见的吸引情况报领导审定。在些基础上修改意见稿。
问题2:结合背景资料,写一份C市人民政府对《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实施意见》(草拟稿)起草情况说明提纲。300字以内。
关于《C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实施意见》(草拟稿)
起草情况说明提纲
一、起草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B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的意见》,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按照市政府安排,由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C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实施意见》(草拟稿)。
二、起草过程。市政府领导就文件起草多次批示,市政府组织农业、工信等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市农业农村局草拟了意见初稿,并书面征求了部门意见,形成该意见稿。
三、部门意见采纳情况。意见稿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意见,绝大部分意见进行了吸纳,具体情况见附表。
四、意见稿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意见稿共分共有六大部分: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工作要求。
五、有关情况说明。一是关于目标问题。二是关于重点任务问题。三是政策保障问题。
C市农业农村局
X年X月X日
第二题:大作文(40分)
材料1:习总书记在青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摘选,主要写对青年要求。
材料2:党史学习
材料3: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以及习近平、鹿心社对黄文秀做出的批示。
习总书记批示: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鹿心社指出,黄文秀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追授决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把对榜样的缅怀转化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强大动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学习宣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自觉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广西发展的强大动力,精心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激励广大壮乡青年和基层党员干部勇担时代重任,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
材料4:广西十四五规划要求;广西全会精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摘要。
问题:市党委组织开展学党史青年干部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做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假设你是青年干部代表,请写一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要求:根据背景材料,结合工作实际,不少于800字。
学习党史筑信仰明理增信树担当
——在年轻干部学习党史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xxx
(2021年3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很荣幸能够在学党史座.谈会上发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前,全市上下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我们作为年轻干部,理应先学一步、学深一点,从百年党史中砥砺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
明理增信,点燃“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仰之火。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崇德尚廉,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气的力量,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俯下身子,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在满脚泥土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全面落实好“三农”工作部署,做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担当实干,发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争精神。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千磨万砺、日益坚强的奋斗史,是一部百折不挠、基业巩固壮大的成长史。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自觉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特别是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岗位,再创佳绩,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贡献力量。
铭记历史才能创造历史,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挥洒勤劳汗水、绽放青春光芒!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