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坚持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把依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建设“法治**”的重要内容,精细施策,精准发力,切实提高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多元参与,在激发社会活力中推进依法治理。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探索建立多元参与的“扁平化”社会治理结构,我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和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民生项目“参与式”改革试点,引导居民从“我来讲问题”向“我来出主意”、“我能做什么”转变,使社会力量成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主角。建立全省首家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公益创投”机制,培育了1300多个社会组织,在引领社会法治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针对广场舞扰民的问题,通过社会组织自行制定《广场舞文明公约》,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整合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其中组织检察官、心理专家,对未成年进行心理疏导,被最高检列为15起工作创新典型事例之一。
二是坚持重心下移,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进依法治理。积极打造基层法治政府,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已完成133项许可事项的录入,并开展网上在线受理和审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的平均承诺时限由5.7个工作日提速至3.3个工作日。不断优化社区依法治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减负、提能、强服务工作,撤掉牌子、简化台账、订立标准,减负率达74%,推动社区服务功能回归。探索建立“五员归一”的和谐促进员队伍,实行“一张网”的网格化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了40多个行业性和区域性的人民调解组织。2014年,全区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616起,成功率为98.2%,连续十年获得“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所有街道都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所有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都配备了法律顾问。成立社区法律工作室,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让居民群众能够就近、及时得到专业法律服务。
三是坚持信息支撑,在高效服务群众中推进依法治理。拓展81890服务中心功能,使之成为广大群众生活服务、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发挥在法治建设中的信息资源优势。目前累计为市民解决求助事项近460万件,服务满意率99.9%,被作为“枫桥经验”50周年纪念大会示范点向全国推广。探索建立“云服务”智慧服务平台,对辖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做到一清二楚,对问题的解决做到一呼百应,为依法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相继建立电脑随机分案、司法网络拍卖等措施,在全省首推“检务一点通”APP综合应用智能平台,让居民充分享受到司法服务的便利性。在全市率先推行集体政务微博平台,开展网上“联合办公”,至今受理各类问题11700多条,处置率保持在99%。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