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车间维稳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摘要:随着企业发展,政策调整,员工维权意识增强等因素的累积,在企业基层车间的工伤员工、员工遗属、两地分居员工、精神疾病员工等特殊群体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述求。基层车间管理人员直接面对这些矛盾和述求,如果处理失当就可能激化矛盾,影响企业稳定。所以,顺应时代变化建立科学稳定观,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措施,提出相应措施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维稳;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在的制度上,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改善。特别是最近十年,资信发达,由于受各种信息的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各类隐藏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随着人们基本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提升,企业员工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更加强烈,因此,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十分重要。
一、企业基层车间不稳定因素的起因
随着企业成立时间的增长,以及创建百年企业目标的制定,许多历史遗留的工伤员工、员工遗属数量以及精神疾病等丧失劳动力员工的逐渐增加,再加上企业在两地分居等政策上的转变,使员工解决困难及问题的述求逐年增加。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关注弱势群体的力度,社会已经进入了维权时代。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与复苏,寻求解决利益失衡与待遇公正的问题,成为了基层车间矛盾和纠纷的难以解决的困扰。例如,我厂两地分居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是可以安排外地配偶调转进我厂,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许多适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在外地寻找配偶,结婚后将配偶调转进企业。但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人员成本的增加,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政策取消。而此时,仍有数量可观的一批两地分居人员的调转问题没有解决,造成历史遗留问题。这部份人认为同样是两地分居,有的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有失公平。这一问题从出现一直延续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同时,也存在部分员工认为国有企业是容易“宰割”的,有部分工伤、遗属等群体以各种借口对企业漫天要价,过度维权。
二、维稳的工作原则
顺应时代要求进行维稳,需要有科学的稳定观。科学维稳需要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措施。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利,保障企业与群众的的利益相对均衡,是解决员工矛盾和冲突的治本之道。为此,要紧紧抓住“全面排查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掌握员工动态、排查不稳定因素;科学区分和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述求事件;正确疏导员工群体心理;及时、迅速、有效地解决员工提出的问题”的工作原则,全面做好维稳工作,构建和谐企业。
三、维稳的措施及对策
1、保证矛盾纠纷的诉求表达畅通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在基层维稳工作中,要让员工有充分和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不能以制度、以权利压制。更不能视维权员工为“刁民”,将他们划到对立面上。解决问题不能搞“踢皮球”。如果群众的利益诉求找不到反映的渠道就阻塞了言路,隔断了群众的联系和沟通通道,就有可能积聚问题,激化矛盾。
有的基层单位认为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利和能力,一有矛盾和纠纷就踢给上级部门;有的基层领导不敢面对员工,看到员工就“怕”,见了员工就烦、就躲,对员工的声音置若罔闻;有的基层领导飘在上面,不能经常性下到基层了解员工思想动态,高高在上置员工利益于不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因此,要保证员工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必须要使员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能及时、准确、全面、顺畅地反映到企业的各级部门,并得到迅速有效的响应。这样才能疏导员工的激烈情绪,避免出现过激的行为。在对待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和维护企业稳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员工反映的每一个具体诉求。
2、要认真组织开展矛盾排查。
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抓好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等工作制度的落实。首先要保证基层员工矛盾排除排查工作的常态化、动态化,落实矛盾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实行滚动式的排查,重要敏感时期进行专项排查。对于有倾向性的苗头要有超前性的研判,做到稳定问题抓小、抓早、抓苗头。其次要建立和健全调解、落实工作机制,在排查过程中将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稳定的矛盾、纠纷,全部纳入到日常工作范畴中,建立台账,分类登记,进行分析整理。对排查出的所有矛盾纠纷要有工作预案,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及时跟踪处理;第三要密切关注典型性问题和影响范围大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要注意不能因为小矛盾没有及时解决而引发越级上访等现象。维护企业稳定是企业经营管理和长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基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维稳工作列入长期不懈的工作任务来抓,防止因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引起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实现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平安”的转变。
3、建立基层班组维稳工作属地化机制。
基层员工每天在班组工作8小时,要充分利用班组员工与诉求员工朝夕相处,有着掌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优势,与班组长进行配合构建动态机制,强化沟通与协调,进一步整合与优化信访维稳工作资源。管理层要切实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将维稳工作真真正正放在心上,确确实实落实到行动上,深入班组、倾听员工的心声和诉求,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从而使各种问题和矛盾在基层班组就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比如,在我单位有一精神疾病员工,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发病时谁的话也不听。但由于他长期与班长在一起工作生活,班长对他比较关心照顾,所以他比较信任班长,能够跟班长说心里话。我便将这位员工的稳定工作托付给班长,让他及时了解这位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进行汇报。根据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的困难,缓解疏导不良情绪,将不稳定因素发现在萌芽状态。采用这种方法,这位精神疾病员工已经连续近十年没有出现过激行为,确保了企业稳定。
4、用好相关政策和资源,解决员工利益诉求。
员工诉求大多数都是与利益相关。因此,使用好现有政策,为员工争取到经济利益,是维稳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基层管理者必须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调动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种资源,集中精力专心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要和各级部门的各职能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利用好现有政策为员工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
我单位有一工亡员工。针对该员工家属的诉求,我们与分厂维稳办、人事科、安全科、工会共同成立了特别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经反复与公司有关部门和大庆社保局沟通,落实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了解决该员工女儿大学学费问题,我们与分厂工会联系,为其申办“金秋助学”,解决了孩子的部分学费。我们还与分厂维稳办多次到公司财务处与主管科长沟通衔接,到油田总医院补办死亡医学证明书,为其申报雇主责任险办理相关手续。为了保证该员工一次性工亡补助和雇主责任险分配合理,不出现家庭矛盾。我们又多次到其父亲家里与老人沟通,核实分配方案,达到全部继承人同意后,当面在家庭财产分配授权书和公证书签字,保证了财产顺利分配,确保在解决旧的稳定工作时不出现新的稳定问题。车间的努力得到了员工家属的认可和理解,避免了一起进京上访事件。我单位有一名工伤员工,其家属曾多次到公司和炼油厂上访,并扬言要到集团公司去解决问题。为了做好她的稳定工作,我们与分厂维稳办、人事科、安全科、工会一起就工伤员工庞燕辉的家属的诉求开展工作。落实了工伤员工到哈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和办理工伤鉴定等诉求。一方面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解决了工伤员工治疗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及奖金待遇等问题,使工伤人员能够安心养病,使家属能够放心护理;另一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配合,全力沟通协调市政相关部门推进工伤鉴定工作,经过努力最终定为四级工伤,使员工权益得到了合理保护,确保了重点人处于稳控状态。
多年来,我们利用企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协调各方面资源,为基层员工争取利益,化解了多起不稳定事件,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5、着力抓好重要敏感时期维稳工作。
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重要敏感时期,作为基层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做好维稳工作。首先要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梳理,及时掌握深层次、倾向性、预警性的信息,密切关注可能引发个人极端行为或涉众型、激烈型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确实做到预知、预警、预防,做到应对有预案。其次是加强重点区域的安全保卫工作,高度重视舆情监控与预警。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形成联动协调机制。再次是落实重大敏感时期重点人承包监护制度,畅通信息渠道,遇到紧急或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总之,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大型企业信访维稳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作为企业基层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用交流和沟通解决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的矛盾。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同样与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维稳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