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为主线,以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在项目施工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和意义等四大方面来剖析和解释,同时把冀宁项目部12标段的具体实际情况贯穿其中。主要概括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优化整合、以及激励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 优化整合 激励机制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资源趋势化的日益明显,人类已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但其实质是知识和科技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更多的是要看与管理者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能力.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一种策应,也是迈向全新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起点和准备。在经济结构复杂的国情下,决定了现阶段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望洋兴叹。无论是出于市场经济建设,还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都应该更新观念、提高知识、加强管理、有效运营;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就是要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而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企业经济和人员的全面发展.
二、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是西气东输与陕京二线联络线工程,南接西气东输管道青山分输清管站,北连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安平分输站,途经仪征市、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德州市、衡水市,最后到达安平县,全长约900km,是陕京二线和西气东输管道的联络管线,是西气东输干线的后备保安线,对保障西气东输管线的供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承担着向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以及山东地区供气的任务。
第十二标段地处河北省衡水地区的武邑县、景县和故城县境内,总体走向为南偏东方向,管材为X70 (L485),X80规格为φ1016的螺旋缝(直缝)埋弧焊钢管,壁厚包括17.5mm、21.0mm、26.2mm三种;设计压力10MPa;施工验收采用西气东输标准、规范。
主要工程量包括:线路长度66.701Km,实际长度66.713Km。其中2条定向钻穿越为故城县段的卫运河穿越1462m,武邑县的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连穿2435 m;3条顶管带套管顶管穿越分别为106国道、324省道、衡德高速公路(计296m);4条大中型河流穿越分别为索鲁河、江江河、清凉江、滏阳河(计1256.4 m);中小河渠穿越23条(计1717 m);焊口总数约6248道。
人力资源就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其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的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源又可以理解成是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源。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源,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其投资必须会获得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收入提高的最主要源泉。
面对上述一个要在河流和公路众多的地区铺设管道,是一个困难而又艰苦的工程,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施工任务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不仅仅体现在人员的数量上。因此,高素质的人力就成为重要的因素。
三、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管道二公司冀宁项目部承建的西气东输联络线十二标段管道安装工程,全长66.713公里,按照甲方的要求,2004年12月21日开工,主体安装要求在2005年5月31日完成。项目部根据中标合同每公里产值要比陕京二线和西气东输低30%-50%。如果,此工程要按相同规模的工程的人员组织要求或传统管理经验,就要成立一个由工程部、技术部、HSE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办部、外联部、综合办公室所组成的七部一室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下设三个半自动焊机组,一个自动焊机组,一个三穿机组,七个辅助机组,计划施工高峰时施工及管理人员达280人。但是由于我们的产值比同规模的项目低很多,我们要想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要进行人员优化配置,精简组织机构来降低施工生产投入成本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为现代发展管理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的一种经济思想,随着全球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自由的体现。这一理念逐步被社会发展管理理论所接受,并成为社会发展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
一个项目从确定、组建、实施、建设到竣工,需要各个方面专业人员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从理论和实践得出我们需要对项目的人力资源要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才能很好的完成预期的任务。
人是第一资源,其他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在项目的建设中亦是如此: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劳动的积极性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又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因素”。因此,人既然是“第一资源因素”,那么人当然就是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围绕着如何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进行的,因此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原则。
四、在项目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意指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三步管理过程与活动.所谓人力资源的意义为:一个项目所拥有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之称.包括数量与质量两种.人力资源的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企业界称之为人事管理.主要区别在于人力资源视员工为组织的资产,因此,需要为员工各种人力资源规划与招募考选、薪资福利、教育训练、职业生涯发展等服务功能,而非传统局限于人事行政业务。
员工作为项目发展和创新的主体和源泉,对项目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于项目施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冲击,原有的人事行政业务早已不在适合当今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为原则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优化管理中,首先为员工营造一个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们创造一个事业发展的空间,为他们设计个人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同时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了人情关爱、人道关怀、人性理解、人格健全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员工是项目保障实施的主体和动力的源泉,只有全体员工全身心的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才能不断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体现出一个团队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加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人力资源有着自然的流动性,并且它们彼此均为双向选择;在使用和培养过程中自身价值都会提高;而且又是非常不平衡,容易产生人才流失;最关键的就在于它具有很高的开发增值性以及可持续的开发性.由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让他们不但能得到人性的关怀而且还为他们个人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和发展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叫他们专心工作和勇于创新。这是项目能够保障顺利施工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五、以人为本为原则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切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都是为了围绕人、才、物的有效的协调配置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的优化就是为了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使其更加达到人性化目标成本管理,把人的价值挖掘出来优化组合,确保绩效的最大化。将最适合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人作为一种资源只有其价值和价格(工资的水平)对等时才能使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使员工在为组织创造财富的时候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成就感。
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1、协助组织达成发展目标与远景。
2、有效的运用人员的能力于技术专才。
3、促成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激发潜能。
4、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
5、发起且落实组织变革。
6、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品质。
一个项目能够顺利的发展,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了解每个员工的要求和需要,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可以为项目减少投入多创效益,是项目能够在市场经济下立足于不败之地起到了一种不可言喻的作用。
在冀宁项目上如果要按照同规模项目的人员组织要求成立一个七部一室项目经理部管理机构,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预计达300人的话,这就相当于我们加大了人力资源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然而,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在施工实际的过程中对项目的人力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精简了机构组成了只有工程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办部和综合办公室的五部一室的项目经理部管理机构,在施工高峰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有260人,人员投入成本降低了15%,总的生产投入成本降低了16.3% ,利润增加了6%,达到了减员增效的效果,而且工程质量达到了各方面的要求并获得了好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