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方案,“双减”实施方案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出了规定。“双减”持续深化,打造幸福教育新高地***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出了规定。我校将从多个方面发力,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我校将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积极构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幸福教育新高地。通过培育幸福学生、打造幸福教师、创建幸福课堂、建设幸福学校,办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让教师有职业荣誉感,让群众有教育认同感,让家长有教育获得感的幸福教育。
一、聚焦学生健康成长,夯实“五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政策规定,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到对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严格管控;落实中小学上课时间规定,保证学生睡眠;做好对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监督管控;严控书面作业量,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创造性、实践性。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通过自习课和普惠时间段的延时服务,完成学科知识的作业任务。开拓多元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聚焦家长教育需求,创新开展暑假托管今年暑期,为解决许多双职工家庭未成年学生的照护需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教育局探索开展“暑假小学生托管工作”,帮助确有需要的家庭及学生安排暑假生活。托管试点学校招收小学一年至五年级学生开展托管服务。本着学生自愿、教师志愿的原则,根据本区实际情况,以街道为单位确定托管服务试点学校,学生以就近的原则参加托管服务,创设作业辅导、阅读训练、兴趣培养、体质训练等托管模块。
一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上一学期的知识要点进行巩固性练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开展适合的课程内容,将课后服务中个性化服务内容延伸到暑假中,开展阅读与赏析、写作、书法、口算、速算、拇指算、读书汇和影视欣赏等跨学科类课程。
三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阅读课、数学思维训练、趣味英语、口语训练、动手制作、七巧板、创客、魔方、三棋、音乐、室内轮滑、乒乓球、篮球、排球、跳绳、体育游戏、烘焙、厨艺课程、种植、手工编织、声乐、折纸、彩塑、儿童画、电影等课程,让小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三、聚焦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一是迅速启动全域治理。区教育、市场、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治理工作专班,对辖区内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启动全面排查、深入治理行动。
二是部门联动推进整治。区教育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区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行为、师资配备、协议签订等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依法清理取缔无证校外培训机构。
三是全面叫停学科培训,按照国家、省、市“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停止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扎实推进双减治理工作落地见效。
四、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学生放假教师开学围绕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安排“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4个专题,开展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激励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孩子,当好“四有”好教师、践行“四个引路人”。同时组建师德师风监督专班,公布监督热线,开展在职教师暑期有偿补课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师德底线,塑造师魂,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于“教育内卷”来说也是如此。想要破除机械的教育现状,就需要教育改革。本次的浪潮退去,我们对于教育也有了更多的反思,无论是作为家长、老师还是校外机构,只有秉承教育的初心,才能让教育这座大船行稳致远。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答: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是规模总量庞大。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己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不仅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还会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是违法违规情况突出。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被资本裹挟状况严重。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为此,《意见》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主要提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意见》要求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意见》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意见》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料,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使用境外教材。《意见》要求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对培训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后,对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首先在试点地区实行,之后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