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金句100句
2022-03-23 | 阅读:1277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在深圳考察时强调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137月,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首次提出

 

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的说明  

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的说明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答问

 

现在,同过去相比,中国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改革的进军号已经吹响了。我们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答问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

 

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

——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2014年9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2014年12月2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

 

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

 

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

——2016年1月11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次会议上强调

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

——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要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的道理。对各种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2016年5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

 

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抓难点、补短板,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

——2016年8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强调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坚持查找问题和深化改革相统一,从问题入手,抽丝剥茧,查找根源,深化改革,破立并举,确保公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闻稿(2017年1月6日)

 

对一些重大改革,其他层面协调难度大的,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017年2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主要负责同志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学会弹钢琴,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的问题,用改革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

——2017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各有关方面要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经常“回头看”,既要看相关联的改革方案配套出台和落实情况,又要评估改革总体成效,对拖了后腿的要用力拽上去,对偏离目标的要赶紧拉回来。

——2017年6月2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各地要配齐配强各级改革工作力量,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7年8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2017年10月25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提出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提出

 

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

——2017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同时抓好已出台改革举措落实。

——2017年底,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 

 

要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推进改革,敢于自我革命。

——2018年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2018年3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实际举措。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要强化自我监督,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3月28日)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时指出

 

当前,改革在很多领域突入了“无人区”,经济特区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体制机制弊端,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积极培育崇尚实干的环境,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又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敢闯敢干,大胆实践。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敢于较真碰硬,勇于破难题、闯难关,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地方抓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对一些起关键作用的改革,要加强形势分析和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指导和推动地方改革要注意分类指导,既要有全局的统一性,也要有局部的灵活性,发挥好导向和激励作用。

——2018年5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要激励干部作为,拿出一些专门的举措来,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继续推进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

 

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2018年9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一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二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三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来,坚持“问题导向”是其鲜明特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全面深化改革既形成统筹推进之势,又展现重点突破之力。在一些重大改革领域,中央既作出整体推进的部署,又选准重点,鲜明提出改革的先手棋是什么、当头炮打哪里。在一些复杂的改革难题面前,中央引导大家去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用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内在规律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论断,鲜明定义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即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越过事物的表象,击中改革的要害,抓住改革的根本;更能使改革态势跃出局部,延展到全局;更能使改革力度穿透表面,抵达矛盾汇聚的深处和利益交错的枢纽。以制度创新来推动改革,更能体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在改革的破与立之间,在此项改革与彼项改革之间,在改革与法治之间,构建起稳定的连接体系。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法治引领下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含量,让改革中的“破”更有分量,让改革中的“立”更加稳固。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获得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这一论断,格外醒目。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这些新的改革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法学专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事关”论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声共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步向前。

——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人民日报评论员

 

改革关头勇者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敲响奋进的鼓点。

——新华社评论员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40年改革开放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顺应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潮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浦东定能书写更多新传奇,中国定能创造更多新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

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标杆,才能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人民日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即便是最固执的“西方中心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和世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融为有机整体,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号巨轮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开足马力、劈波斩浪,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

——新华社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历史告诉现在,也告诉未来,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昨日之中国艰辛探索,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靠着一股革命的勇气和劲头,闯出了一片天地;今日之中国更上层楼,仍要鼓足那一股子气、一股子劲,以全面深化改革破利益固化之藩篱,以持续扩大开放战封闭孤行之逆流,再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的天地。改革开放,对于无限接近伟大梦想的当代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迎难而上,向荆棘挺进,一览无限风光。

——新华社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收藏:
点赞:
下载:1955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