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几千年来,治理桀骜不驯的大江大河,迎战数不胜数的自然灾害,抵御寇急祸重的外来侵略,中华民族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总有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力量,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潮流。
2、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险,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英勇奋战,既当“守门员”“疏导员”,又当“跑腿员”“宣传员”,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严密防线,守住了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
3、一次次穿越风雨的勇气,来源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来源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4、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依靠。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强大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转化为应对大风大浪、抵御风险挑战时的治理效能。
5、“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方式,让人们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能力。
6、“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一次疫情,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挡不住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步伐。我们必将夺取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双胜利,进而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7、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能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能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能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8、古人讲,“德至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这样一份对于动物、对于草木、对于水土、对于所有自然之物的仁爱,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它们,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9、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那么从今往后,重大传染病疫情就是一头随时可能一跃而起的“灰犀牛”,需要我们时刻警惕、严加防范,再不能麻痹大意。
10、“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长江两岸,“武汉必胜”格外醒目,这是江城武汉的英雄气质;东湖之畔,千树繁花悄然绽放,这是不可阻挡的春天脚步!一个个这样的瞬间,蕴藏着荆楚大地穿越风雪砥砺前行的秘密,孕育着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力量。
1、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新中国70年的发展,将中华民族所有屈辱和苦痛埋藏于记忆深处,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
2、70年惊涛拍岸,新时代激流勇进。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把现代文明带到时间的坐标中;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把复兴的图景描绘于前进的道路上。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履险如夷的欣喜,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气吞山河的行进,承载百余年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汇聚亿万人民不懈的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如东方的一轮朝日,正光芒四射,正喷薄欲出。
3、发展奇迹与稳定奇迹,是互为因果、互相成就的:没有发展,稳定就没有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失去前提。两大奇迹相辅相成,背后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面对这样的中国奇迹,有西方学者感叹,谁要能解释中国,谁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甚至有人断言:中国是一切规律的例外。
4、发展犹如长河,由若干河流、河段组成。善于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这条“长河”的规律、自己国家发展这条“河流”的规律、所处历史阶段这个“河段”的规律,才能在历史大潮中顺势而为、乘势而起、奔腾向前。70年,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正是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
5、“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为谁执政、靠谁执政”问题的郑重回答。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人民政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党和人民的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
6、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们不怕风险,怕就怕承平日久,缺乏斗争精神。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队伍,如果丧失了斗争意志,那就离危亡不远了。
7、马克思曾说,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走过70年的中国,一定能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8、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9、“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走向大同。”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这首《新华颂》。
10、“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这是大国领袖谋划国家发展的“时间视角”;“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时间誓言”。
03
1、只有回首来路,才会知道已经走出多远;站上时代峰峦,才能把握发展的历史方位。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新中国的70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变革和创新。
2、犹记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犹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豪迈展望,“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犹记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同志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感受到“催人跑的意思”,沉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2、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以恢弘的历史视野,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新方位、新特点。
3、“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从历史兴衰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时。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内外压力会越来越大。走过70年,我们自豪却不能自满,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绝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守成者没有希望,奋进者才有未来,我们仍需以雄健的精神创造更大的奇迹。
4、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中国梦照亮了人们奋斗进取的现实愿景。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几度辉煌,几经沧桑,向前看,千回百转千难万险,我们要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越是伟大的梦想,就越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中,把圆梦的辉煌写在未来。
5、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7、“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使我光荣祖国,稳步走向大同。”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这首《新华颂》。
04
1、从国情来看,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无不提醒我们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注定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必然是不进则退、非进不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可期,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3、从解决“本领恐慌”到补足“精神之钙”,从“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的真正“秘密”是学习。是学习,让中国共产党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是学习,不断形成并强化着我们党的“共同愿景”和“集体意志”;是学习,让我们党能够主动应对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细落实,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决心和能力。
5、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要实现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战胜与之相伴随的巨大困难和挑战。登过华山的人都知道,在山腰的青柯坪至“太华咽喉”千尺幢之间的关键路段上,有一巨石挡道,上面刻着“回心石”三个大字。越往上,地势越险要,但只有继续往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回心石”与其说是登山的劝阻,毋宁说是无声的鞭策:越是临近胜利,越要咬紧牙关。今天的中国,恰恰处于越往上地势越险要的关键处。
6、目标再远大,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去靠近。“共产党人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把宏伟蓝图和重大部署变成美好现实,这正是新长征的题中之义。
7、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自然变化是单纯时间性的,社会变化则具有为时间标出人文刻度的历史性。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8、1988年,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如此写道:“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将个人价值融入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我们的人生将在时代坐标中更有价值,国家的未来将在砥砺奋进中更加美好。
9、“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10、“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决定人精神面貌的,从来不是时间长短,而是初心和使命的力量。
05
1、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以1978年为起点,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迈向大踏步追赶时代的现代化道路。世界东方的这片热土,在奋进中发展,在变革中新生。
3、什么叫人心所向?什么叫大势所趋?就是说一点星火就能燎原,一道裂缝就能破冰。
4、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让这条伟大的道路不断向前,中华民族发展的浩荡长河,在这40年里爆发出积蓄已久的巨大势能,一路奔涌向前。
5、淘沙见金,改革不惑,“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开启。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创造历史的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中国人民将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06
1、时间是一种充满魔力的尺度。人们常因时间而感怀,不仅因为时光是忠实的见证者,更因它是伟大的书写者。
2、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犹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犹记《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如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为加快改革开放廓清了思想迷雾;犹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深圳,以宣示深化改革的壮志雄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丽征程。
3、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回望40年改革开放历程,解放思想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4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世界被唤醒被激活的过程。
4、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
5、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深启示着每一个奋斗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40年不懈奋进,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滚石上山、艰苦奋斗,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种精神,随着时代发展沉淀升华、历久弥新,成为亿万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时代气质。
6、新时代属于奋斗者,成千上万的改革者、创业者、实干者,正以孜孜不倦的探索、锐意革新的行动,推动中国现代化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7、“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8、只有少数人富起来,当然也不是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执政党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政策基点;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亿万中国人的现实追求。
9、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改革开放擘画的历史长卷里,最大受益者是亿万人民。承认个人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发展个人利益。从历史中来,向着未来去,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利益”命题,找到了一把启动“腾飞引擎”的钥匙。
10、岁月不老,初心不变。今天,我们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回望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要为每个人开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07
1、一个多世纪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历史,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摩泽尔河畔思想的种子如同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穿越历史的迷雾,激起神州大地的红色狂飙,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书写下新时代的壮丽史诗。
2、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3、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才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与坚强。
4、有人这样总结: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而在这个历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人”。
5、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
6、当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7、“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哪怕是面对平凡的现实,也在内心保持一份笃定、一份坚信。
08
人民日报任仲平: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上)
1、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片近40年来进行着全世界“最有勇气的制度实验、发展实践”的土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2、德国诗人海涅曾写到,“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3、“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中国发展历程中这5年,正如习近平的豪迈宣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4、在亿万人民的记忆中,这个新时代,起航于习近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开了一个古老国家对于未来的想象。
5、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兴替有更深切的感受,没有哪个民族在连续两千年领先于世界之后突然堕入“国土沦陷,水深火热”的苦难,因此也没有哪个民族如此渴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6、这只“睡醒的狮子”是真正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它“长远的目光和对时代需求的精准把握,对世界发展大有裨益”。
09
人民日报任仲平: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
1、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宣示,沿着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有能力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能力成为这一场人类文明竞赛中的领跑者,有能力为世界的明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这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淬火的道路,这也是一条在创新中不断向前的道路。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十九大之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以这句诗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不慕虚名、崇尚实干的品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自外部的评价只是我们反观自己的一个视角。
4、160年前,恩格斯分析中国人民面对野蛮的“文明贩子们”所进行的殊死抵抗,预言浴火重生的中国将带来“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5、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要想了解时代演变规律,就应该从观察天道运行和人间万事万物着手。要了解这个文明古国在新千年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最根本的方法,也是从理解中国道路的运行开始。
6、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治理体系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领导作用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体现为总揽全局、同向发力的效率,体现为高度的组织、动员能力,体现为长远的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
7、现在的中国,就像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一直坐在车上的乘客感受不到速度的惊人,倒是那些坐在普通客车上的乘客,更能体会到“复兴号”从身边呼啸而过带来的“中国浪潮”。
8、近年来为习近平反复引用。“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从执政中国的赶考,到发展中国的赶考,再到民族复兴的赶考,习近平所说的赶考,不仅是党领导中国改革发展,也是党自身建设的改进。
9、“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10、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推开,更广阔的世界等待着我们的奋斗,更辉煌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目光向前,恰如青年马克思曾经的预言:“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