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作风建设金句50条
2022-03-23 | 阅读:1283

6作风建设金句50条(六)

 

 

251.决不能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拖了精准扶贫的后腿,拖了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后腿,拖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252.不要叶公好龙,不要箭在弦上老是不发,不要似是而非。

253.讲些大而无当的原则,说些冠冕堂皇的决心,甚至是进行措辞严厉的批评,这些所谓“政治正确”的话,实在是像银行保险箱一样安全。这样的高调,既显示了“高姿态”,也貌似有“高水平”,但暴露出的却是人格的平庸和作风的虚浮,可谓是一种“语言腐败”。

254.讲成绩天花乱坠,讲经验头头是道,讲前景一片大好,不管靠不靠谱、合不合理,把总结当成了工作、把讲话当成了落实,用空头支票忽悠群众,以哗众取宠博取威信。

这样的口头表态、言语作秀,实在是欺上瞒下。

255.今天的改革发展,更需要唾弃“空谈家”,争当“行动派”“实干家”。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作桨,我们就一定能勇往直前,驶向光辉的彼岸。

256.该发声时不发声,该表态时不表态,该斗争时不斗争,“和风细雨”背后是损人损己损党损国的“暴风骤雨”。

257.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不仅让小伤口变成大毒瘤,更让从政环境污浊、政治生态恶化。

258.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的“啄木鸟先生”,不仅是作风问题,更关乎党性原则。

259.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既是一种精致利己主义,更是一种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官僚主义。

260.无论是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还是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抑或是爱惜羽毛的“开明绅士”,这些时常见到的角色,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看得太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在于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的缺失。

261.“喊口号式”——有的讲得似乎很全,站得似乎很高,然而,自己做了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哪些经验,来年有哪些打算,大多空空洞洞,语焉不详。

262.“摆土豆式”——有的满足于罗列事情:开了几个会、发了几个文、搞了几项活动、完成几项任务,一应俱全,没有深入分析,缺乏理性思考。有的则是照猫画虎,今年抄去年,下面抄上面,应付敷衍。

263.“做文章式”——有的热衷于“妙笔生花”。观点精心提炼,内容苦心剪裁,文字刻意润色。既有“四六句”,也有百分比;既有面上概括,也有典型事例。念起来是朗朗上口,听起来是热热闹闹,内容却是空空荡荡。

264.“吹气球式”——有的单位和部门工作平平庸庸,甚至过失不少,但总结时故意拔高、移花接木,把自己“装扮”得如花似锦,而对缺点与问题,遮遮盖盖,躲躲藏藏,避重就轻。

265.“打手电式”——有的也注意查原因、挖症结、找教训,但往往只有抽象没有具体,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只查他人不查自己。工作没做好,嫌他人没配合;先进没评上,怪上级不公平……见不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266.在贯彻落实上,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轮流圈阅”“层层转发”;服务群众变成“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让“群众满意”变为“让领导注意”;扶贫攻坚从“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把精力全都放在“材料美化”上;有的单位领导干部更是抱着“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遇事层层上报、层层不表态,“履责”变“推责”。

267.经验主义“拍脑袋”,遇事做决策安排工作不从实际出发,遵从本本、惯例和红头文件,按照过往的路数和经验盲目决策、上项目,最后留下一堆后遗症。

268.循规蹈矩“一刀切”,一有工作就习惯开会、发文、评比,一讲工作创新就习惯提新口号、整几个新词,对上面的决策部署空喊口号、不抓落实。

269.行政命令“运动化”,遇事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于简单、粗暴的长官意志和发号施令、指示。

270.人情世故“面子化”,干工作、办事情总是先顾及人情面子,陷入人情困境,往往是讲面子不讲原则、讲感情不守底线。

271.安于守成“不出事”,习惯按照过去的标准守好摊,缺乏工作斗志和激情,简单重复和套用原有方式方法,导致不作为、慢作为。

272.全面纠正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要敢于向沉疴陋习宣战,向经验主义宣战,向见怪不怪宣战,向惰性思维开刀。

273.“假把式”的成分多,“走心”的成分少,根本谈不上学到精髓、做在实处。

274.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民主生活会好比定期“大扫除”。大家相互“打扫”,既要扫出旮旯里的“室内灰”,又要扫掉“门前渣”,更要扫除“瓦上尘”。

275.吃东西可以汤汤水水,但做事千万不能“汤汤水水”,唯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成就最好的事业。

276.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抓整治“四风”就是要起徙木立信的作用,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以零容忍、立体化的监督执纪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防反弹、防回潮。

278.反“四风”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不止步。坚决杜绝“喊口号”、“假把式”的面子工程,真抓实干,势必会将党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作风过硬的先行军。

279.落实是落地,是生根开花结果,而不是搞“空转”,不是在会议和文件上兜一圈就完事了。

280.思想僵化,缺乏敢闯敢试的勇气和锐气;思维定势,受制于已有的框框条条;思路不清,难以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自我满足,躺在既有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281.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为党担当、为民担当的廖俊波式的好干部;不需要那些个堂前木偶、“佛系”自命的“孙连城”式的不作为干部。

28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整治“四风”这场关乎民心向背的战争,没有“闪电战”,只有“持久战”,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念头和倾向,只能有“永不停歇、战斗到底”的决心和斗志。

283.新征程不会都是平坦大道,还有“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

284.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终身追求,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285.好的作风从实干中来,好的办法从实践中来。反“四风”之所以受群众拥护,关键在于其力求一个“实”字。

286.一些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不仅让小伤口变成大毒瘤,更让从政环境污浊、政治生态恶化。

28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作风。

288.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的“啄木鸟先生”,不仅是作风问题,更关乎党性原则。

289.作风建设,不仅是“不能干什么”的负向禁止,更有着“应该干什么”的正向要求。

290.该发声时不发声,该表态时不表态,该斗争时不斗争,面对问题冷漠旁观,看似“和风细雨”的背后,是损人损己损党损国的“暴风骤雨”。现实中,也存在反映问题被孤立排挤,“吹喇叭”“抬轿子”反成座上宾的情况,助长了明哲保身、哼哼哈哈的“官场哲学”。

291.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既是一种精致利己主义,更是一种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的官僚主义。

292.漂亮化说得再响,决心表得再坚决,如果没有行动的支撑,一切就都变成了空谈。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却是轻飘飘,工作岂得不“打滑”“空转”。

293.把材料和工作实际混为一谈,忽略了材料是为工作服务的本质,盲目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以致于出现了“材料美化”的“材料政绩”现象。

294.“政绩材料”被一些人追捧的背后,就是其考核参考价值,一些单位对工作的考核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到实处,以致于被钻了空子,出现了材料的“美图秀秀”,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对材料的“反向考核”。

295.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热衷“唱赞歌”,把述职变成了述绩。而对缺点和不足却遮遮掩掩,或轻描淡写,或闭口不谈。

296.“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已经让基层干部心力交瘁,而上级部门担负的职责又纷纷“下放”,名义上的“属地管理”,又成为上级部门推卸责任的重要依据。

297.有的地方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让本是为了推进工作,落实工作而做的工作变成了推进工作中的“夹脚板”。

298.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对党员干部来说,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就难免会出问题。

299.多一些容人的胸襟,不为你高我低“争面子”,不为鸡毛蒜皮“伤脑子”,不为一己之私“使绊子”。摈弃拉拉扯扯、蝇营狗苟的利益之交,坚守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君子之交,这样的团结就是有原则有战斗力的团结,就是高质量高层次的团结。

300.干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更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这个本领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局的政治本领;就是吃透精神、掌握规律的学习本领;就是抓落实、善创新的发展本领;就是聚焦主要矛盾、破解棘手难题的攻坚本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466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