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风建设金句50条
2022-03-23 | 阅读:1282

3作风建设金句50(三

 

 

101.规矩不仅是紧箍咒,更是一种护身符;不仅体现严格约束,更体现关心关爱。

102.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

103.重“清单”,轻“买单”,是新的形式主义,表明并没有真正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清单”贵在“落实”,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

104.“九龙治水天下旱”、“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层出不穷,根源就在责任不明,导致推诿扯皮。

105.对于“真糊涂”者要大喝一声促其警醒,对于“装糊涂”者则要猛击一掌促其转变。

106.“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衙门作风”现象少了,但是在一些地方,“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照旧不办”的“新衙门作风”开始滋生。脸热心冷、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其本质上就是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新的腐败,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其危害不容小觑。

107.要么像端坐在庙堂之上的“弥勒佛木偶”,嘴上只说“好好好”,多方搪塞,只微笑不干事;要么就东拉西扯地“打太极”,互相推诿,以各种借口“玩推手”,能推就推,能拖则拖,能躲就躲,把办事的人“踢来踢去”;要么就说得玄玄乎乎、天花乱坠,答应得干脆利落,想方设法先把办事人打发走,过后承诺了的事既不去落实也不去干。

108.任何事情都留一手,不一次性告知,变着法儿名正言顺地给办事的老百姓设置一颗又一颗的“软钉子”,很有“技巧”地造成办事过程的“中梗阻”。

109.过分看重自己的舒适度,紧一点就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怪话连篇、说三道四,搞变通、打折扣、开口子。这是特权思想在作怪,本质上是忘了党性宗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110.一些干部醉心于“套路”,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政治智慧”,以有办法“搞变通”“玩花样”为能事。殊不知,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的猎手。

111.玩“套路”者有小聪明无大智慧,自然不可能有好结果,因为“套路”再深,最终套住的还是自己。真正的有大智慧者,是老老实实对党忠诚,清清白白干事创业,用担当的宽肩膀和成事的真本领来为新时代添砖加瓦的人。

112.如果把学习搞得“轰轰烈烈”,干起事来却背道而驰,反映的绝不是学习能力,而恰恰是“学习不力”。这样的学习,姿态摆得再高,也毫无意义。

113.伪学习固然不好,“不学习”也要警惕。现实中,有的人忙于事务和应酬“顾不上”学习;有的人浅尝辄止搞“差不多”学习;有的人总把“学习不够”当作托词,心里却并不认为是多大的毛病。种种“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现象,阻碍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步伐。

114.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每一个人都要当战斗员、运动员,不当说三道四的评论员、裁判员,当主人翁、建设者,不当不负责任的旁观者、局外人,多为今天尽责,多为明天尽力。

11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政治生态对党员干部的为政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可见一斑。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116.克服本领恐慌,要真学真思下功夫,绝不可“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忘乎所以,自鸣得意。

117.注重培厚“营养土”,推动党内政治文化正气充盈。

坚决破除信仰迷茫、牢固树立忠诚文化,坚决破除官场术、牢固树立清正文化,坚决破除“潜规则”、牢固树立法纪文化,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牢固树立亲清政商文化,坚决破除亦官亦商、牢固树立公仆文化,坚决破除奢靡享乐之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文化。

118.如果只当个“过路神仙”,歇歇脚就到下一站;或者搞“木人探海”那一套,只看“门面”不看“后院”;抑或是“带着鞋子去找脚”,搞点例子就打道回府,就会导致“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

119.有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念念不忘过去的福利待遇,合计着利多利少,算计着锱铢差别;有的觉得自己劳苦功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福利待遇不增反降,觉得不舒服、不自在。

诸如此类问题,只能说明其价值观利益观出现偏差,党性觉悟还不够高不够纯。

120.“君子不可以不知恒”。现实生活中就有急功近利的反面案例。这种人热衷于另起“炉灶”、绘新图,在“新官不理旧账”的利益驱使下,把前任的规划、思路、工作晾到一边,使前任领导原本规划好的建设搞成了“半拉子工程”。

121.写材料“稿来稿去”,去调研“争相参演”、来检查“照本宣科”,形式主义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卷土重来,如果不及时拔除,会成为全面从严治党道路上的绊脚石和疏远干群关系的消极因素。

122.一旦学习“欠账”,终会导致精神“缺钙”,即便嘴上喊着“学习重要”,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把式”“空响炮”而已,终会误人误己。

123.唱高调既显示了“高姿态”,也貌似有“高水平”,但暴露出的却是人格的平庸和作风的虚浮,可谓是一种“语言腐败”。

124.漂亮话说得再响,决心表得再坚决,如果没有行动的支撑,一切就都变成了空谈。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却是轻飘飘,工作岂能不“打滑”“空转”?

125.实干不行,材料来补”“兵马未动,材料先行”,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是很多干部雷打不动的观念、很多部门屡试不爽的招数。

126.用材料“说话”、拿材料“邀功”的问题,照见弄虚作假的错误政绩观,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这也充分说明,改作风一刻都不能懈怠,好文风永远在路上。

127.是“虚”字当头还是“实”字挂帅,最终将关系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作为。摆脱“文牍主义”的窠臼,跳脱“材料政绩”的束缚,坚持以实绩为导向抓工作、促落实,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换来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128.用材料“说话”、拿材料“邀功”的问题,照见弄虚作假的错误政绩观,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邪气,这也充分说明,改作风一刻都不能懈怠,好文风永远在路上。

129.工作落实中,实干不行,材料来补”“兵马未动,材料先行”,用总结材料包装工作实绩,是很多干部雷打不动的观念、很多部门屡试不爽的招数。

130.打造“经典调研线路”,培养“被调研专业户”,搞“走秀式调研”“排演式调研”,使本该沉下身子摸实情的调查研究,变成了让群众摇头不已的“调研秀”。

131.“秀”虽好看,却并不实用。杜绝“调研秀”,只有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狠下真功夫,不搞花架子,真正培养“眼睛向下”的科学态度,“解剖麻雀”的求真精神,“脱鞋下田”的务实作风,才能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真正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132.无论哪一类的调研,都应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现场去,力争当好“照相机”“显微镜”“放大镜”,把真实情况带回来。对于调研者来说,“宅”在机关接不到地气,“猫”在车内看不到实情,“浮”在面上听不到真话,只有亲力亲为,调查研究才有了取得成功的前提。

133.在外要拒腐防变,在家也要警钟长鸣,平时相处耳提面命、约法三章,发现问题大喝一声、猛击一掌。惟有不把自己当“特殊人”,不让身边人“特殊化”,方能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

134.“四风”问题不会自动消亡,有的由公开转为隐蔽,有的从地上转入地下,有的躲进“青纱帐”、穿上“隐身衣”、玩起了“捉迷藏”,有的稍一松懈就会卷土重来。彻底纠治“四风”顽症,需要各级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135.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不会发霉变质。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和一寸不让的韧劲,坚决查处失职渎职、懒政怠政行为。坚持全面问责,坚决防止严下不严上、“选择性”问责等问题,该问到哪一级就问到哪一级,不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

136.一些领导干部“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只考虑局部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片面强调短期目标而忽视长远目标,只注重单一决策合理性而忽视相关配套必要性。

137.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和“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两面人”之气这“四气”。若任由“四风”“四气”蔓延,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

138.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有着相同的思想根源,说到底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贪图名利的功利主义。官僚主义存在一日,形式主义就会猖獗一时。

139.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密切关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动向新表现,坚决防止回潮复燃。

140.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41.享乐主义是“看不见的敌人”“温柔的陷阱”,对军队的根本危害是消解斗志、松弛备战。

142.“打天下”时励精图治,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坐江山”时贪图享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最终自己打败自己。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并不鲜见。

143.享乐主义的种种表现,看似是思想觉悟不高、自我要求不严的问题,实则是危害极大的慢性病,对战斗力的锈蚀犹如“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也许比明火执仗的对手更具杀伤力。

144.目空一切、趾高气扬,表现成为表演、表态成为表功、宣传成为宣扬,结果把自己推上了“火焰山”,成了“众矢的”“出头鸟”。

145.自我意识膨胀,整天琢磨着自己的“升降去留”,只顾自家一亩三分地,只扫自家门前雪,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有时甚至到了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地步。

146.优秀不优秀不是自己说出来的,也不是宣传报道写出来的,更不是靠他人吹出来的,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来的。出成绩才能出形象,创一流方是真优秀。

14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成功都是从千辛万苦中走出来的。俗话说:“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一点苦都不吃,便可以轻轻松松、敲锣打鼓获得成功的。

148.要从细枝末节处一点一滴做实做稳做好,不轻于易、不疏于细,有“工匠精神”“绣花功夫”,唯此才能成为可以放心托付的人。

149.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实际中去“摸活鱼”,到群众中去“拜老师”,到清新的生活中去“深呼吸”,到广阔天地中去“找答案”。正如毛主席所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150.摸清群众所盼所忧和工作现状矛盾,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调查研究的“十月怀胎”之势,促成解决问题的“一朝分娩”。

 

收藏:
点赞:
下载:646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