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创新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摘 要: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确保生产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转。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从严格遵守规程,依法进行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推进科技应用、倡导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将QHSE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在创新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文化;QHSE管理体系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事关国家经济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效益,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要保证。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一个企业综合素质的高低。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这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风险防范工作,其体现在熟练地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或削减生产领域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安全生产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如何紧密结合实际地采取有力措施,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搞好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原则,落实“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指令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要求。但是,从现有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看,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问题。突出表现在:①抓安全管理,建立的长效机制效果落实不佳;②治理“三违”现象,持有的铁面无私恒心不够;③安全宣传教育,连续性、持久性观念不强;④安全文化培训,缺乏系统性、全员性,覆盖面小;⑤基层员工技能有待提高,责任心不强;有时甚至为完成培训计划而培训。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该怎样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我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严格遵守规程,依法进行管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严格遵守规程,依法管理。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形成从单位、部门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实践证明,只要是严格遵守规程进行工作的,就能够保证安全。如果不严格遵守规程,就违背了客观规律,生产中也就容易出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从以往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惨痛教训看,究其原因都是与违反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关。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我们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以及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切实做到依法管理。企业还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建立涵盖所有岗位、工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体系,明确企业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督促落实。同时在此基础上,组织对员工安全操作行为进行检查和考核,对管理规范、操作规范的团队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等奖励,从正面引导员工遵章守纪,安全操作;对“三违”现象严重、隐患较多的团队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强调“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强调“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理到位”归根结底就是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作业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安全生产执行者必须自觉落实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指令。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分清安全管理的重心和主导方向,把安全管理的落脚点,放在关心各基层单位的生产班组建设和职工切身利益上来。因此,安全第一责任人须把生产班组建设和职工人身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夯实安全基础,预防事故发生。
三、全方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着眼安全长治久安的基础的过程,在短期内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牢牢把握安全这一目标为导向,在制定实施长远规划的同时,必须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尤其是要贯穿做实安全思想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想安全”的意识,“会安全”的技能,为安全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员工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价值观和自觉性,促使员工遵章守纪,认识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断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不断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纠正违章操作、危险蛮干的错误行为,这种对员工自觉做到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岗位培训是促进和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工作中要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加强培训需求分析与确定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能力和素质,做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加强对基本功训练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测评,逐步建立岗位培训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改革与操作实务,可采取业余自学、专题辅导、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为业务发展和开拓奠定基础,要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及时引进、补充人才,使员工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四、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推进科技应用。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源,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针对安全生产上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进,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首先要积极为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和参与重要课题攻关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提高技能、不断增长才干,对解决了重大技术课题、攻克了重要技术难关的人才,要在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从经济上给予重奖。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锤炼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其次要加快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大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生产指挥智能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既有的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加快视频监视系统建设;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对于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切实可行、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技术创新成果,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抓紧推广实施,争取早见成效,进一步推进科技兴企的战略。
五、倡导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安全文化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增强企业职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生产又体现安全的价值观念,建立尊重生命、保护健康的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当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达不到某个境界的时候,就要采取行之有效方法,保证生产安全的顺利进行。分析我们安全现状安全管理必须采取:由上至下把安全文化纵向深入、由外到内把安全文化递增强化,说到底其最终的落脚点是生产前沿阵地——班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最高,抓好班组的安全文化是第一道防线,就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在班组必须做到“五个字”:安全意识要“强”,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执行制度要“硬”,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考核制度要“严”,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对规定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动作,坚决执行,在操作上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对每项工作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标准完成;工作方法要“新”,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不能老一套;工作要“ 细”,安全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所以要把安全生产贯彻于生产的全过程,并且要做细致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将HSE管理体系落到实处,建立长效安全机制。HSE管理体系是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经过多年安全生产实践,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科学化、规范化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贵在实施,在实施中让每一个员工树立起每时每刻讲安全的理念;通过广大职工经常性地开展群众性风险和危害识别活动,找出身边存在的危害,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真正搞清企业安全施工、安全生产应该怎样做;通过开展专业风险评估,识别影响本单位全局的风险,搞清风险控制措施,加强监控、落实防范,踏踏实实按照标准、规范、HSE的体系文件去做,从本质上提高安全水平;通过体系审核、定期评审,实现持续改进,实行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规范运作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体系文件的运行,严格操作规程,克服工作随意性大、安全监督不到位、违章冒险作业等现象,真正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通过实施企业内部自查自改,第三方HSE管理体系审核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真正实现体系和业绩的持续改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总之,安全管理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是大局、是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确保企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