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4日云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2022021462
2022-02-14 | 阅读:1291

 

2021年9月4日云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1:X县以党建推动经济发展。党建引领,党组织获得全国优秀党组织奖励。当地基础设施补短板雨污彻底分离,厕所改造入户,提升人居环境,拆临拆危。

X县河尾村原本是物流集散地,以前有一条铁路,带动经济发展,后来疏于管理,铁路不用了,交通堵塞,经济停滞。政府研究发展轨道项目,带动经济,并向上级申请专项扶持资金,恢复繁荣。

文旅融合、乡愁,美化当地生态,当地景色打造很美。

材料2: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材料3: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村书记带头。这里没有一户是贫困户,得益于他们的村书记。村书记原来是一个致富能手,然后又带动当地致富。

村书记带领承包荷塘、发展渔业,然后大家都富起来,腰包鼓起来。

开始生态文明保护生态,书记就退渔还耕、退塘还湖,

带头引领,示范带动大家纷纷都就不再搞渔业,河道……

当地的生态就更美了。实现党员形象好、村庄更美丽生态更文明。

问题:归纳总结该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300 字以内。

镇党委大力改善环境、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如下:一是优化环境,补足短板。开通火车,拆违拆临,生态治理,优化交通、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机会,引进项目。请领导实地察看,引进扶贫项目,发展养鱼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创业。三是宣传政策,获得支持。入村入户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支持产业发展。四是创新方式,增收致富。采用“吸引就业+政策奖励”、“企业+扶贫”、能人带动、“政府+国有建筑企业+社会资本投入企业”、“三力合作”等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增收致富。五是配套服务,兜底保障。对贫困户给予就业政策支持,建立服务站点、搭建信息平台,推行企业“兜底”。

第二题:公文写作题(20分)

问题:X市准备举办全省第六届运动会,经费有缺口,请向上级部门写一份经费补助的请示。400字左右。要求:要素齐全,条理清晰。

X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Y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经费的请示

Y省人民政府:

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牢固树立大体育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我省体育工作实现新突破,根据省政府安排,由我市承办Y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目前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市已有体育场馆18个,现需对15个体育场馆进行修建,新建3个体育场馆和950米步道用于比赛,共需经费5250万元(预算详见附件),目前我市已自筹资金3000万元整。为做好此次运动会基础设施建设,特恳请省政府予以补助经费缺口2250万元整。

妥否,请批示。

联系人:xxxxx,联系电话:xxxxx

 

附件:Y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经费预算表

 

 

X市人民政府

2021年9月4日

第三题:公文改错题(20分)

省政府关于表彰首届 H 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优秀企业、先进个人的通告

H办发(2021)xx号

各有关单位、各省各委办厅局、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等50家单位(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称号,授予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称号,授予李爱民等同志“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XX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明显实效的单位(集体)、企业和个人。

全省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和于部群众要以获奖对象为榜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科技强省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集体)、企业和个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砥砺奋进,努力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和产业创新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H省人民政府

2021年9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问题:请指出本篇公文哪里有错,并改正。要求:分条作答,300字以内。

一是文种不对。表彰不能用“通告”,可以用“通报”“决定”和“通知”。从材料题义来看,省政府表彰,文种应为“决定”。标题改为:“H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首届H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优秀企业先进个人的决定”。

二是发文字号不对。政府发文不能用“办发”,年份括号应为六角括号。正确为:H政发〔2021〕XX号

三是主送单位排序有误。应该为: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四是内容逻辑顺序有误:正文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应交换位置;正文第三段与第四段交换顺序。

五是未标注附件。应在正文结束下空一行,标注附件名称。

第四题:大作文(40分)

材料:第一段是引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文件。

第二段引用的是云南省的配套文件。

三四段是选取两个具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农村例子。“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说。

问题:针对给定材料,结合云南实际,围绕推动云南农业现

代化,让更多农民挑起“金扁担”,让“金扁担”挑的更稳,成色更足,写一篇对策性论文。

要求:1000-1200 字,题目自拟,对策要有现实可行性。

坚持“三聚焦”挑起“金扁担”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一二三”行动到推进“一县一业”,再到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云南农业现代化之路正越走越宽。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压舱石”。只有聚焦优势短板、改革创新、致富增收,推动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让云南农民的“金扁担”分量更足。

聚焦优势短板,让“金扁担”挑得越来越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津沪都市农业一起,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之一,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一方面,立足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围绕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优势特色重点产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水平,深入推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补齐短板,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按照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聚焦改革创新,让“金扁担”变得越来越宽。“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就要有“革故鼎新”的魄力,高瞻远瞩谋划“新"发展思路。一是加强系统改革,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向改革要空间、要潜力、要红利,把现代科技成果、新商业模式引入到农业各个环节中来。二是坚持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现代化的“操盘手”,积极探索和丰富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形式,构建农业企业专业化运作、集体经济组织化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化经营的新格局。三是加强创新驱动,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农村电商,帮助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脱贫增收,借力“新基建”,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推动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聚焦致富增收,让“金扁担”变得越来越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绘就的云岭大地繁荣富裕图,就要想方设法增加百姓收入。一方面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从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向产业链条经济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效整合农业产业的产品链、价值链,系统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环节的衔接联动,有效扩充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体系,让小农户通过委托管理、土地流转、要素入股、劳动就业、产销对接等形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产业,持续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迁染民志,关之盛衰。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实现农业现代化非一日之功,更不会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要坚持“三个聚焦”,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一定会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璀璨燎原,在云南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4182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