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主要内容为开展针对机关干部、学生、农民等五类人员的专项科普培训。
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X市全面科学素质提升的主要做法。150字以内;(10分)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组织科普人员培训,组织党员定期培训,纳入中小学课程培训,组织农民工线上培训。二是建立科普阵地。建立公益性科普实验基地,开设科普电台,开设走近科学栏目,建实科普馆。三是开展科普活动。科普馆全时段开放,通过网络、广播、报纸、微信、短视频多样化载体开展科普,特别是微信 XX 的线上科普。
问题2:市领导计划召开科学素质提升,助力全市发展的会议,请你为领导写讲话稿要点。300字以内。(15分)
一、统一思想认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全民科技素质提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推动全市创新发展的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工作实效。一是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二是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三是认真开展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四是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五是扎实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聚焦考核,落实责任。二是加强督查管理。强化督导,形成氛围。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普能力。
第二题: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2020年5月28日,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学院将于今年正式招生,计划招生500人……
2017年7月,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潜江龙虾学院,下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学制两年。据了解,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是国内唯一一所设置小龙虾学院,开设小龙虾课程的学校……“3+4”创新学习模式,即学生在职高完成三年学业后,只要参加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并上线,就能升入对口高校的相应专业继续4年的本科学业。
材料2: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采访了4个人——部分企业唯学历论;中职院校教学程序化,规定时间不到不发证,比如XX专业;家长说,职业教育校学校风气差,孩子有机会还是要读普高上大学;学生说职业教育学校是喜欢的,但是不能换专业,有点遗憾;整个社会缺乏技术型人才,应当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政府对农村中职教育投入不够,XX中职老师反映临近农村,基础实施欠缺,老师流失严重,生源不足。
问题:你是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材料,给市领导写一篇职业教育现状的工作报告,供领导参阅。600字以内。
一、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有的紧密联系当地产业结构,推动产教融合。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开设7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制定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建设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及“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着力培养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成立潜江龙虾学院,下设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薪资可过万。有的推进中职与本科一体化培养,如浙江省启动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共计15所浙江优秀中职学校与8所本科院校参与,试点采用“3+4”创新学习模式,即学生在职高完成三年学业后,只要参加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全省统一考试并上线,就能升入对口高校的相应专业继续4年的本科学业。
二、职业教育面临四大困境。一是用人单位不认可,部分企业唯学历论;二是部分家长不认可,一些家长认为职业教育学校风气差,孩子有机会还是要读普高上大学;三是学生对学校不认可,有的中职院校教学程序化,规定时间不到不发证,有的学生入校后不能换专业等;四是政府对职教投入不够,部分职校基础实施欠缺,老师流失严重,生源不足。
三、职业教育急需加快发展。当前,社会缺乏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应当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结合本市产业特色,推进产教融合,聚焦重点、补齐短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题:大作文(45分)
材料1: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组织召开的会议讲话。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马上办,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腿。
材料2:内蒙古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与“黄牛”勾结牟利案例。
广西的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时限不对,原本写的是10天内办理,结果40多天了还未办理,督查组责令其整改。
问题:结合背景材料,联系实际,就地方政府如何优化政务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写一篇文章。1200-1500字。
聚焦急难愁盼 优化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广泛运用,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新特点,对服务的体验感、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要打好优化政务服务的“组合拳”。一是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减事项、减流程、减材料、减环节,推进“不见面审批”,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审批行为,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全面深化“一件事”改革,加强基层“审批服务窗口”建设,完善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要提升网上服务能力,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智能无人值守受理站”,开展智能化咨询、引导、受理服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清单,推行“不见面审批”“线上勘验”等服务举措。三是要延伸政务服务半径。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办事窗口”,开展高频事项受理工作,编制办事指南,推进同一事项异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进“跨省通办”“跨区域联办”。四是实施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要舞好优化政务服务的“指挥棒”。政务服务好不好、能否真正解决问题,企业和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要舞好群众评价和政府奖惩的“指挥棒”,以评价奖惩机制促进政务服务优化,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一是要落实“好差评”制度,加大对“差评”整改的督查力度,分析研判企业群众的诉求与期盼,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三是要善借外力,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虚心采纳吸收其中的建设性、前瞻性建议,集中民智以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要念好优化政务服务的“紧箍咒”。一是运用政务服务热线强化监督。抓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设,使之成为一条便企惠民、排忧解难的“暖心线”、“热心线”。加快热线标准化、推动热线系统升级、建立投诉事项转派“一单通达、直通办理”机制,打通转办环节的堵点卡点,让热线办得更快。二是运用大数据细化监督。强化、细化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群众投诉量、投诉处理情况、处理结果反馈等情况,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的科学化水平,为开展立法、监督、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监督的精准性。三是强化纪律监督。对政务窗口工作人员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行为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政务服务“优”无止境。从点滴做起改进服务措施,服务型政府就会离群众越来越近。只要我们聚焦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发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就会让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