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3日福建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2022021435
2022-02-14 | 阅读:1271

 

2021年11月13日福建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客观题(25道题、25分)

十九届六中全会,神舟十三号、省委书记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内容。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15分)

材料:当前无纸化办公在基层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一是基层无电子签章;二是一些上级部门既要纸质版又要电子版,重复工作,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三是给一些群众文件时,群众觉得纸质版更可靠更有权威;四是上级下基层督查时,更侧重纸质版考核,纸质版看起来比较多,且可以体现工作留痕。五是无纸化办公,需要前期接收操作培训,中期需要运营维护,后期需要防护和升级等。

问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写出如何突破无纸化的困境和窘境。不超过650字。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认识再提高。加强无纸化办公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推进无纸化办公对于节约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群众宣传,分类引导群众逐步形成电子文件阅览习惯,推动形成自主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基层延伸,信息全覆盖。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并向基层延伸,配齐内网办公终端。由县(区)行政审批局牵头,会同第三方机构加强基层单位电子签章收集力度,确保各单位印章信息录入全覆盖。

三是优化工作作风,减负再推进。省市两级牵头打通政务数据壁垒,执行无纸化办公要求。加强网上审核力度,对于可进行网上报送的工作,不得要求下级部门再次报送纸质版材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规范督查考核,保障再加强。注重工作实绩督查,推动资料上网,建立电子督查档案。系统优化办公信息采集功能,探索推进无纸化办公使用考核指标,适度纳入年终考核,为全面推进网上办公提供考核保障。

五是注重闭环管理,制度再完善。探索建立无纸化办公业务配套制度,加强全流程管理力度,分批组织网上办公操作培训。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设备运营维护及防护升级,及时调整与工作需求不相适应的操作板块,优化形成人事相宜的操作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15分)

材料:S市近年来引进了20万名高素质人才,年增长率X%,为产业聚集提供了基础。S市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需要很多高层次的人才。本市为更好的引进、留住和培养人才,在教育,住房、医疗、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人才的个人抱负和从城市发展相契合。同时联合本市高效,组建校友会,朋友圈,建设的“xx平台”,已有数千家企业加入,并建有海外服务平台。

问题:你作为S市委人才办公室工作人员,代表本市在全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经验交流会上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不超过700字。

S市委人才办在全省人才大会上的经验交流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我省人才大会。近年来,在中央部省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才工作精神,以“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为主线,探索出了一条引才留才用才的新路子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人才发展模式,为全省人才工作贡献了S力量。下面,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向领导同志们做汇报。

一、立足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安排

加强制度安排,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人才,据统计,我市今年引进人才XX万人,创历史新高,为我市人才工作提供更可借鉴的好经验。

二、创新体制机制,善用科技赋能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校友会等方式,拓宽引才用才渠道,利用校友经济、计划打造15个校友驿站,推动产业、项目、人才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渠道和乡土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工作,助力家乡发展。二是以传统制造业为突破口,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在建筑业大胆运用数字技术,既实现了企业的创收,又减少了碳排放量为传统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三、做好服务保障,发挥人才红利

一是坚持用心关怀,为人才做足服务保障。如为高水平、海外人才等提供住房、子女上学、医疗等便利,助其心无旁骛搞研究,助推S市经济发展。二是坚持服务企业为第一要义,俯下身、沉下心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难点、痛点,为企业和人才之间搭建桥梁。三是建立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引进金融服务,为企业和人才的深度融合提供资金帮扶,发挥最大作用。

S市的人才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领导同志们的大力支持,欢迎莅临S市指导工作,我们携手并进,为我省人才发展贡献新的合力!

第四题:材料分析题(15分)

近年来,城市“内涝”多有发生,如今年河南的大暴雨,山西大面积降水导致的内涝,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内涝”的产生不仅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原因,也有城市化进程加快,当地对题蓄水能力差等。某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科学规划,将城市排水集成化和一体化,推动全城减少洪涝灾害。

问题:作为新区建设部的成员,请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对新区提升防控“内涝”提出对策。

城市内涝的产生有如下原因:

第一,极端天气的出现。很多城市汛期的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集中,引起了严重内涝现象的发生。

第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地表被水泥、沥青等覆盖为硬化路面,导致地面的渗水性能大大降低。

第三,排水设施标准过低。部分城区内涝防治建设标准较低,仅为20年一遇,排水设施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

第四,排水设施运维不善。由于部分城市环境卫生较差、市民卫生习惯不好,导致城市垃圾堵塞雨水口,排水设施无法正常发挥效能。

结合新区实际,为全面提高防内涝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科学编制排水规划。新区的建设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的空间规划、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资料,科学确定排水工程的近远期规划建设。

第二,建设城市透水路面。增加“透水地面”的建设面积,减少地面硬化面积。尽量选择用透水材料来铺设新区的地面,使降水直接渗入地下。

第三,提高排水设计标准。新区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中,参考先进地区的设计经验,以重现期的上线为标准,甚至可以在我国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第四,加强排水设施管理。新区应加大投入,做好雨水管网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清掏管网,保证管网的畅通。

第五,提高雨污分流比例。注重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同城市道路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

第六,加强内涝综合调处。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洪防内涝应急预案,强化舆论引导,提升广大市民的防灾救灾能力。

第五题:大作文

材料1:十九大报告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论述。

材料2:2021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大大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材料3:全国营商环境政策逐年优化,推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材料4: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占全体企业的90%以上,近年来部分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疫情防控、地方洪灾突发等事件中,积极捐款。

材料5:要正确处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问题:结合共同富裕,谈谈你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重点对政府如何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奏响民营经济发展新乐章

两个毫不动摇是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主力军”,为实现自主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生力军”,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生产力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不可割裂,互相促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定民营经济发展信心。给民营企业传递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鼓舞民营企业的创业创新热情。一是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设计路线图,制定决策部署,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到底,“换领导不换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家倡导的碳达峰碳中和、新材料、5G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生产、研发和制造销售中来。三是要依法保护企业权益。要保护企业家权益,真正让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让企业家舒心办企业、安心谋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要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使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提升开放水平、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政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三是要做好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的帮扶工作。及时掌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诉求,特别是疫情期间的融资、人员等特殊困难,齐心协力把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克服眼前困难。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要调动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深刻认识个人的成功既源于自身努力,更得益于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党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一是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精准扶贫,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二是要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目标,改进综合评价工作,重视年轻一代培养。三是做好做足回报家乡的文章,引导民营企业家把个人的荣辱、企业的兴衰与家乡的变化、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起来。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犹如中国经济的两翼,缺一不可。两翼密切配合、协调振动,中国经济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巩固壮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态势,才能让共同富裕成为现实,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18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