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岗制”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提要:本文介绍了“三岗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落实“三岗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落实“三岗制”工作实践,提出落实“三岗制”的措施和有效途径,从中阐述“三岗制”在加强基层员工队伍建设,保证安全平稳生产方面发挥的有效作用。
近些年,各种管理理念和制度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一些观念和制度的落实不尽人意。作为管理者也在煞费苦心寻找适合本身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从XXXX开始落实“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以下简称“三岗制”),通过1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员工们遵章守纪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显著增强,员工精神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三岗制”已经在加强基层员工队伍建设,保证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三岗制”基本情况
“三岗制”即“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指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在岗、试岗、待岗”的动态管理。这里的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各级管理人员。
xxx年,在******进行了这项工作试点。试点工作中,根据生产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将以前不具体的条条框框细化、量化,对员工的劳动行为加以规范,如果有谁违反了其中的条款,就要按照标准进行考核,扣相应的分数,然后在奖金中兑现处罚,直接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挂钩。例如“岗位工人八项制度”中有“五交五不接”的要求,考核标准就根据这些规定规范交接班行为,如交接班时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设备及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等,一经查出都要扣掉相应的分数,再按奖金的分值进行处罚。
二、落实“三岗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落实“三岗制”是生产行业特点的需要
生产行业点多线长,生产管道及设施属高压、易燃、易爆特性,具有高风险性,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意外。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科技投入实现设备的本质的安全,另一方面就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实现人的本质安全。这样即使点再多,线再长,也能使人的行为处于可控状态。
(二)落实“三岗制”是安全生产的需要
据统计,在管道行业发生的105起事故中,有69%是由于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平稳高效的大敌。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约束,尤其是在生产生产中,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漠视,得过且过,违章不纠,导致有章不循,最终引发事故。事故的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是包含着几百上千次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如果有一个环节能够得到控制,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得到制止,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三岗制”正是从约束人的日常劳动行为出发点,运用经济杠杆,规范人的劳动行为。
(三)落实“三岗制”是“三基”工作的需要
是“三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基层,而基层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人的工作。一支纪律松懈,作风涣散的员工队伍经不起安全平稳高效生产的考验。对人的管理不能靠“人治”,而应当靠“法治”,让人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达到无为而治。
1992年以来,*****始终不渝地执行和落实“三岗制”,至今已有16个年头。“三岗制”在站队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日渐显露。站领导最大的感触是,员工队伍比以前好管理了,并且员工们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越来越强,为安全平稳生产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
三、落实“三岗制”的措施
(一)制定标准,责任到人。
根据生产站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将考核对象分成管理岗、运行岗、维修岗三部分。可把考核内容细分成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劳动纪律等十项。每项再根据岗位工人八项制度等,结合生产生产实际细划分为多条考核条款,每个条款规定出相应的考核分数。这些条款要清清楚楚,内容实实在在,突出刚性,避免弹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将岗位设备、环境卫生等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由班组落实责任到人。这样就将责任和考核落实到了每个人,人人都有了被考核的可能。
(二)严格检查,不走过场。
检查是考核的依据,没有检查无从考核。考核标准制定后,就要对照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在检查方式上,要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日常检查即站领导、管理人员对设备日常状态、人员日常行为的检查;定期检查即每月定期对全站各方面工作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检查;抽查即特殊时段的检查,如吃饭时间、夜班时间。检查过后,要对问题进行汇总,对照相应条款分别对班组考核。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一定要做到严细认真,做到全方位、拉网式,不留死角,以全面提升岗位管理水平为目的。
(三)真考核,硬兑现
真考核、硬兑现就是要拉下脸来动真格的,不能把考核停留在嘴上,必须落实到生产管理中。
真考核、硬兑现就是无论考核涉及到谁,都不能绕着走。翻开*****的考核记录,在受考核人中不仅有普通员工,还包括站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一次,有一个岗位9名员工中有5名员工由于完成工作任务存在问题,受到了待岗处罚,带组的站长因此也上了试岗栏。
真考核,硬兑现还有层含义就是体现考核的刚性,不能让人拿考核不当回事。该适应什么条款就适应什么条款,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该扣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考核决定一旦做出,就没有更改的余地,不能讨价还价。
(四)尊重实际,不断完善
“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标准的条条框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补充完善。如原有的考核条款不具体,就应该加以细化明确,比如规章制度上只是规定禁止岗位吸烟,如果在岗位上或人员有可能到的地域内发现烟头算不算吸烟,就可以细化为“在工作岗位上吸烟、禁火区内吸烟、违章用火、在可控制区域内发现烟头的”都视为在岗位上吸烟。如果实际检查中,发现考核条款中还有一些现象没有提到,就要随时记录下来,待出台新的考核标准时加以补充。
四、落实“三岗制”的有效途径
“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涉及到员工本身的利益,在落实过程中需要站队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需要注意的是:
(一)领导的认识和态度是执行和落实好“三岗制”的关键。
******16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三岗制”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规范员工的劳动行为,保持队伍稳定,创造和谐的安全氛围,保证安全平稳生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强“三基”工作中,“三岗制”在加强基层建设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有顶住压力、不怕得罪人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这样,“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才能落到实处。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在标准面前姑息迁就,你好我好大家好,或者只靠不疼不痒的提醒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真考核,硬兑现。
据统计1995-2007年******考核共计1689人次,而1995年-1999年的考核人次达到了1096次,占考核总人次的65%。从中可以看出,“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开始的头几年是最困难的。据这个站领导讲,因为同在一个站队工作,大家朝夕相处十几年、二十几年,抬头不见低头见,要黑下脸来还真是有点抹不开,甚至担心影响同志之间的个人感情。也因为考核要触及到个人的敏感神经,让人感受到疼,有损面子和切身利益,被考核的员工找领导理论、要说法、讨价还价的大有人在,为被考核人求情说好话的也经常有。但站领导并没有打退堂鼓,硬是顶住各种压力挺了过来。一次热媒炉助燃空压机连杆损坏,经分析认为虽然连杆质量存在问题,但也暴露出值班人员巡检不认真、维护保养不到位的问题,站考核组按考核标准进行了考核。员工们尤其是受到考核的个人很是不服,认为既然连杆材质有问题,就不应该这么狠,要求高抬贵手。但站领导坚持认为,设备的缺陷虽然存在,但如果巡检认真,及时维护保养,就会避免类似问题,维持了原来的考核结果。16年里,站领导面临过好几次经过检查考核 4人以上同时待岗的情况,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可以说是硬着头皮挺着。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员工们由埋怨、不理解、找客观,逐渐转变为理解、支持、从自身找原因。现在员工们都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每个考核结果都是有原因的。员工们都说,其实都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何必让自己找麻烦受损失呢?还是规规矩矩的好。因此,做为管理者尤其是基层领导,对执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的充分与否,态度认真、坚决、明确与否,是“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执行好、落实好的关键。
(二)抓好思想教育是“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的长
期保证。
有人认为,“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是法规管理,思想教育将随着此项制度的不断完善而被替代或削弱。其实不然,实行“三岗制”后不但不能减轻思想教育的工作压力,反而更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因为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受考核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行为的危害,让受考核者心悦诚服,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所以在“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过程中,要一手抓考核标准的落实,一手抓思想教育。
落实“三岗制”首先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让员工清楚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其次思想教育要超前,要向职工讲清楚“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就是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实现安全平稳生产。对受处罚较重的特别是试岗、待岗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要跟上,贯彻到试岗、待岗的全过程。因为这些员工都表现为情绪低落,急躁不安。站领导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不间断地进行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识得到提高,很快振作起来,努力工作,提前上岗。所以,为切实发挥“三岗制”的功效,思想教育必须担负起答疑释惑、引导疏导的职责,保证 “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平稳运转。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使“三岗制”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在“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的宗旨和目的是约束人、塑造人。急风暴雨、雷厉风行的考核不可缺少,但更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潜移默化。这个过程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正确观点的树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好制度的打磨,一个好氛围的形成,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92年至今,******领导班子调整了多次,但“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从未受到影响和中断,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下来,全站遵章守纪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从外单位调入该站的人员开始非常不适应,总觉得工作上受限制,不自由,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适应了。记得有一名员工刚调入该站时,工作表现不尽人意,经常受到考核处理,甚至待岗。他感到很孤立,因为他只要一违纪,周围同志就劝他甚至反对他,他失去了辩解的空间,慢慢地这位员工稳定了下来,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得到了站领导和员工们的认可。还有一位员工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曾经待岗两次,几位站领导苦口婆心的劝导,使这位员工醒悟,决心痛改前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员工成为了生产中的骨干,还担任了班组长。
(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是“三岗制”取得实效的基础。
公平就是对事不对人,把“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的标准作为一把尺子,不管什么人的行为,都要用这把尺子去衡量,违纪必究,不搞亲疏厚薄;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姑息迁就。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终会酿成祸端。公正就是摈除私心杂念,对违章违纪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然后将这些现象与“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标准有关条款对号入座,做到考核有理有据。公开就是将每次的考核结果在全站公开,不仅消除员工的猜测和疑虑,还以示警戒。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避免了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打牢了基础,“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得以长期执行。
综上所述,“三岗制”动态管理考核注重人的本质的塑造;考核工作与员工利益从出发点上就不是对立的,而是员工自身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员工队伍是考核工作建设的主体;在冷酷制度的执行中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温暖的关爱,促进从被动到自觉的转变;在对待不安全行为上,坚持“堵”与“疏”的结合,致力把管理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