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推动服务职工创新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国工会十九大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工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公司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中心,服务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践中,根据工会组织的任务要求、根据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中展现了新的作为。
一、创新活动内容,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要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以维护职工集体利益为宗旨,积极开展生活救助、就业扶助、就医帮助、就学资助、法律援助等,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多样化。我们在实践极探索着力推进服务职工工作的“四个转变”,实行“四化式”服务。一是在服务对象上从特殊群体向全体会员转变,实行“普惠化”服务。先从特困职工扩展到一般困难职工,再逐步扩展到全体会员队伍;二是在服务内容上从生活救助向综合特色服务转变,实行“项目化”服务。在做好对困难职工日常生活救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职工所需所求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使职工多受益、广受益;三是在服务方式上从活动型向打造服务实体转变,实行“实体化”服务;通过打造职工服务中心、群众工作室等工会服务职工的实体型平台,为更多职工提供常态化、长效化服务,增强服务项目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四是在服务方法上从封闭内向式向主动借助社会资源的开放式转变,实行“社会化”服务。主动加强与党政部门及有关方面的协调联动,借助各种社会资源服务职工,充实和壮大服务职工力量,是我们的推动服务职工创新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二、创新工作机制,由临时化向经常化发展
落实为保证服务职工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在建立群众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了集困难帮扶、互助保障、法律援助、争议调处、政策(心理)咨询为一体的服务职工综合平台。经常开展互动,使困难帮扶实现经常化。多年来,我们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建立了长效机制,服务职工的“24535”工作模式。即:服务职工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综合服务、应帮尽帮”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
2,即两个全。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员工。服务内容实现全面综合服务。
4,即四个清。员工底数清、服务职责清、政策措施清、工作目标清。
5,即五个有。有组织、有资金、有计划、有台账、有成效。
3,即三个不让。不让一户困难家庭生活没有保障、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
5,即五个必帮。员工伤病住院必帮,员工重大变故必帮,员工家庭纠纷必帮,员工婚丧嫁娶必帮,员工思想波动必帮。并切实落实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创新操作方法,由自助化向社会化发展
服务职工工作是事关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事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直接面向全体职工的窗口性工作;做好服务职工工作是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多年来,我们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当好职工切身利益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第一监督人,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积极有效地做好服务职工工作。如:我们在开展 “同心互助”捐款活动的基础上,还通过行政资助和工会经费支持,建立帮扶救助基金,建立特困子女助学档案等。按照突出“互助性、普惠性、应急性”的原则,加大帮扶救助力度,使职工能广受益、及时受益。
四、创新活动载体,由实用化向品牌化发展
积极推行服务职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服务普惠化、项目化,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坚持做好已有帮扶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并积极探索面向全体会员群众的服务载体,突出地域、行业特点,针对职工群众所急所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医疗、文娱、健身、休闲等方面的服务内容,有的放矢地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困难帮扶工作离不开活动载体,树立工会形象也离不开活动载体。对活动载体的重要性,我们经历了只重实用、不讲品牌,到既讲实用、又创品牌的过程,使帮扶工作与工会形象有机结合。一方面,在设计载体时,努力使其与公司的工作大局相结合、与工会组织的职责相结合、与帮扶内容相结合,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另一方面,对同一帮扶工作的系列活动在比较中选品牌、在坚持中创品牌、在发展中树品牌。如:我们实行医疗帮扶,对职工患重大疾病,自费负担过重(自费部分超过规定数额),
付不起医疗费,我们就组织职工捐款和组织给予经济上的帮扶。由于多年的困难帮扶工作已成为凝聚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的金字招牌、扩大了工会组织社会影响的形象品牌。
我们还密切关注市场化用工和劳务派遣工等多种用工群体,采取预测、预报、预防等超前防范措施,配合行政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及时化解劳动争议苗头和隐患。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畅通各类用工群体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五、创新服务路径,由浅表化向深层化发展
困难帮扶说到底是对职工生存权和劳动经济权的维护。维护职工权益仅限于常态化救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渠道,向纵深发展。我们在实践中认准了三条道。
一是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所急所需,针对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精心梳理调查素材,正确处理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着眼多数人的利益,准确表达职工意愿,主动向党政报告,提出建议和方案,积极参与涉及职工群众利益政策的制定,充分反映职工利益诉求,我们在每年召开职代会之前都向全体职工征集意见和提案。
二是《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依法规范、依法调整的法制轨道,同时,也为工会依法维权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劳动合同法》赋予企业工会在法律贯彻实施过程中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工会依法维权的权威性,彰显了工会在协调企业劳资矛盾、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为提升企业工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关系和谐是企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工会要为创建和谐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致力于建立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以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企业,除了要千方百计谋求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员工收入外,还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员工的奉献意识和进取精神,工会将在做好这些工作中和组织带领引导员工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企业工会应当把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战略方针和健全培养劳模、选树劳模、表彰劳模、关心劳模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积极性;把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广职工创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职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广大职工干事业、支持广大职工干成事业的企业氛围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我们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集体合同履约率。我们还调整完善了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加大了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力度,从整体上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深化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如:我们在单位、机组中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并通过多年实线帮助职工在认识上逐步提高,在内容上继续深化,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在重点问题上向基层延伸。我们努力做到“五个结合”:把厂务公开与职代会制度相结合,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实现了厂务公开内容与职代会职权相统一;把厂务公开与民主评议干部工作相结合,公司各单位普遍开展了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厂务公开内容;把厂务公开与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分承包相结合,在公开中不断规范了各项物资采购和工程分承包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把厂务公开与廉洁从政教育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把厂务公开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列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中;把厂务公开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公司及各基层单位把经营管理办法、工资奖金分配方案、职工岗位变化、阶段性经营情况、各种规章制度、计划生育等作为公开重点,公开的内容涉及到职工收入、单位成本、差旅费报销、食堂收支情况等,明确要求和规范,从机组食堂的伙食账务到分配制度的考核兑现等,逐项要求,坚持做到透明、公开,主动接受员工的监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促进构建和谐企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推动服务职工创新和谐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将不断借鉴,努力实践,总结提高,让服务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这杆大旗在我们手中更加艳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