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研报告f2020052207
2020-05-22 | 阅读:9048

 

*****委宣传部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围绕编制<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调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研究编制等工作,推动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对**“十三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繁荣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状况

我县哲学社会科学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社科联、党校、讲师团、政研室、文明办、党史办、县志办等纳入国家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总体上看,我县社学社会科学组织机构相对健全,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体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特点。但从全市规定的社科人员研究范围看,我们在组织机构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人员队伍状况来看,我县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主要由社科类事业单位的人员、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成员和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组成,这对于我们这个55万多人口的陇南人口大县来说,总量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年龄结构上看,老一辈社科工作者所占的比重相对大些,中青年则相对不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市社科联的关心和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社科联的要求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水平不高,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战略地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就总体上说,哲学社会科学意识是文化意识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区域性。我县在全市范围内来的,对文化的重视相对较高,尽管县委、县政府比较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但大多数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不够,认为这方面研究工作带不来什么实际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落实,也造成了部分单位和部门也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也不会运用哲学社会科学指导工作。

(二)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持力度不够,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落实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还没有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缺乏总体规划和通盘考虑。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明显不足,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经费比较少,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由于是社团组织,更没有经费的保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机构建设方面,我县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都存在“缺腿”,没有社科院或研究所,社科联虽是管理机构,但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力度,使我县的哲学社会科学缺少应有的组织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对哲学社科人才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哲学社科人才外流较多,致使我县哲学社科界出现青黄不接、中青年人才相对缺乏的局面。这是我县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繁荣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体制、 机制存在弊端, 社科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我县哲学社科界缺乏一个权威的领导机构, 无法对全县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 组织和协调。 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偶有一些联系与合作, 也是自发和局部的。

在对哲学社会科学学会的管理上, 由于民政部门一家独管, 且只侧重于依法登记和检查, 使社科联应有的业务主管作用得不到发挥。 另外, 从总体上看, 我县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素质不高, 但由于体制、 机制上的原因, 又无法正常、 合理流动, 形不成良性循环, 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能有效盘活。

(五)社科成果质量不高, 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应答能力不足。 就总量上说, 社科科研成果还说得过去, 但问题一是内容结构不尽合理, 教育内容偏多; 二是理论学术色彩不浓, 科研含量不高; 三是针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深度不够, 在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四个文明” 建设服务方面显得乏力。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 我们认为有多种因素, 既有主观认识上的, 也有客观条件上的; 既有外界的, 也有社会科学工作自身的。 主要有:

第一, 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 作用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不少人是不把哲学社会科学看

作科学, 甚至看成伪科学。 有些人虽然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 有用处, 但是只有当其对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效益时才承认这一点, 否则就大打折扣。 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科学文

化中的地位和认识世界、 传承文明、 创新理论、 资政育人、 服务社会的作用, 很少有人真正

认识到。 这除了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外, 与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性质、 特点有关。 由于人们

的立场、 观点和认识水平不同, 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由于哲学社

会科学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 似乎有些文化的人就懂哲学社会科学, 使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

性不明显; 又由于哲学社会科学很难在短期内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很难体现出直接的经济

社会效益, 使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很难被人直接看到。 因此, 人们忽视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可

以理解的。

第二, 白银经济落后, 各级财政拮据, 无力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给予有效投入; 同时, 由于

经济落后, 人们的注意力只侧重于经济、 只忙于经济, 也无心关注哲学社会科学。 其结果,

越是急功近利, 越是适得其反, 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 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工作也不尽人意。 一方面, 宣传舆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使人们

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薄弱, 对哲学社会科学了解甚少; 另一方面, 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工作

上, 如科研、 改革及队伍建设等都存在不少问题, 制约了我县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影响了

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发挥。

三、 发展和繁荣我县哲学社会科学的对策建议

贯彻落实中央 3 号文件精神, 发展繁荣, 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扩大哲学社会科学的

影响; 学校、 党校、 讲师团等社会科学部门应适当增加教学中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 重点提

高学生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 另外,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对哲学

社会科学知识的自觉学习和实际应用, 以此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意识的提高和

良好氛围的形成。

(一)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二项工程, 构筑白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主体。

1、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的学习、 研究和宣传, 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

义,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加强对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

要思想的研究和宣传, 深刻把握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把人们的

思想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上来。 通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工程,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组织, 要加强调查研究,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

态, 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正确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为白银经济转型服务工程。 我县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 把为白银经济转型服务摆在重要战略地位, 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 要通过哲学社会

科学知识的学习、 宣传和研究, 推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转型营

造良好的思想理论氛围; 要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 难点和重点问题, 做好解疑释惑、

疏通引导工作, 不断为转型复兴扫除思想障碍; 要围绕转型中的重大课题, 深入研究, 努力

攻关, 作出科学的理论解答, 为县委、 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要对转型的实践及时进行经验

总结和理论概括, 以此推动转型实践的健康发展。 总之, 实施为转型服务工程, 就是要求哲

学社会科学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把应用对策研究放在首位, 研究回答党和政

府关注的前瞻性、 全局性、 战略性问题, 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不

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这就要求广大哲学社科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 不断

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理论研究水平和对现实问题的应答能力, 积极主动地为转型服务。

(二)大力加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 必须下力

气抓好。

1、 成立陇南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委、 县政府有关领导任正副组长, 有关部

门领导同志为成员, 统一领导全县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其办公室可设

在县社科联。 这对于从宏观上做好全县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白银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2、 成立陇南县社会科学院, 与县社科联合署办公,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3、 在县区筹备成立社科联, 在大型企事业单位有专人负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这样可使哲

学社会科学工作更好地延伸到基层。

4、 加强学会、 协会、 研究会的建设。 社会团体组织是我县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军, 是

一支基本不要编制、 不讲职级, 投入少、 产出多的科研力量, 一定要建设好。 要鼓励先进学

会, 推动后进社会团体, 筹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团体, 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5、 加强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部门的建设, 按照政治强、 业务精、 作风正, 热爱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的要求, 充实这些单位的领导班子。 特别是加强县社科联的建设, 把社科联建成

精干、 务实、 高效的哲学社会科学机关, 真正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者的桥梁和纽带, 成为社科工作者之家。

与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的是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繁荣我县哲学社会科学, 需要一批在学术上有

重要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 需要一批理论功底扎实、 努力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 需要

一批年富力强、 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 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骨干。 为此, 建议实施哲学社

会科学人才建设的“十百千工程”, 即到 2010 年左右, 培养和造就 10 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

和学科带头人, 百名学术骨干, 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建设。

为此目标, 要着力加强对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 可通过在职学习、 集中培训、 外

出进修等形式, 加速人才培养, 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 知识结构。 要制定优惠政策, 尊重、

关心、 爱护、 使用好人才, 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同时, 还要重视和发挥老一辈社

科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 确保我县哲学社会科学新老交替、 可持续发展。

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还要重视办好哲学社会科学各种刊物, 加强阵地建设。 社科刊物

是社科工作者发表成果的园地, 是培养中青年人才的摇篮, 也是让外界了解社会科学的窗口。

它办得如何, 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氛围, 对提升地区的文化力和影响力十分

重要。 现在, 我们亟需在县社科联创办的《白银社科》 的基础上, 创办一个公开发行的综合

性哲学社会科学刊物, 同时, 辅之以几家学科性或特色性刊物, 构成全县哲学社会科学刊物

体系。

(三)构建、 完善促进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完善而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 在这方面,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建立起适应白银实际情况、 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 运

转灵活有效的体制和机制。

1、 在县委、 县政府(或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落实县社科联全县哲学社

会科学业务管理职能, 使其具有管理全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权限和责任。 实行社科学术团

体由县民政局和县社科联共管制度, 即学会的登记、 年检及日常管理由两家联合进行。 学会

既对挂靠单位负责, 又对县社科联负责, 其工作由两家共同考核。

2、 加大县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单位的体制改革, 赋予这些单位更大的人事自主权, 实行竞

争上岗, 优胜劣汰, 打破目前的里不出、 外难进的死水一潭局面, 真正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

极性。

3、 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的改革。 县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主要承担对全县经济社

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前瞻性、 对策性研究和具有白银地方特色及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

研究。 学校、 党校、 讲师团承担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 优长学科和其它学科的基础与应

用研究, 积极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各学会、 协会、 研究会结合本学

科的优势和特点, 进行相应的理论和学术研究。 逐步实行县级研究课题招标制, 形成以课题

为纽带、 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

4、 建立健全促进我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议设立“陇南县哲学社会科学

成就奖”, 奖励我县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坚持和完善“陇南县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奖励我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加强对我县哲学社会

科学知名专家学者的宣传, 提拔有领导能力的哲学社科人才充实各级领导班子。

5、 积极推进全县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和力量的整合。 建立和完善社科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和

社会实践的机制。 鼓励科研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 企业、 学校联办研究机构, 鼓励科研机构

面向社会开展咨询服务, 鼓励科研人员走出科研院所有偿承揽各种研究课题。 实行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的对外开放, 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 加强与国内及国际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的联

系, 特别是与在外地的白银籍社科人才的联系, 利用他们的智力优势为发展我县的哲学社会

科学事业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政治、 思想和组织上的

领导, 也体现在人、 财、 物上的支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中央和省委文件, 不仅从治党

兴国的战略高度, 而且从提升白银文化力、 促进白银转型复兴的现实需要来认识哲学社会科

学, 切实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好。

1、 各级党委在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 首要的是要把握好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 落

实好党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 正确处理思想领域的问题。 同时, 注意区分学术问题

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繁荣。

2、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像重视自然科学那样重视社会科学, 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

些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 运用于解决改

革开放和城县转型实践的突出问题中, 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 和

“智囊团”。要让哲学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参加党和政府的有关会议, 阅读有关文件, 以便他们了解有关情况; 在制定有关经济社会、 和谐社会发展的

重大决策时, 应充分征询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的意见, 促进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

3、 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

保证我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费每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长。除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部门正常的人头、 办公经费外, 县财政还应有用于科研、 奖励和重大活动的专项资金。 要加

大对县社科联等哲学社会科学单位的财政支持, 对具有高级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给

予科研经费补助, 保证哲学社会科学刊物办刊经费。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基本设施建设,

推进我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条件和研究手段现代化。

4、 各级党委、 政府及其领导干部要密切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 全面落实党的知识

分子政策,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 主动性

和创造性。 要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交朋友, 关心他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 鼓励他们为

发展繁荣我县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辛勤探索, 努力工作, 不辱使命, 为白银城县转型、 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3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