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XXXX环境,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经XXXX研究决定,现就加强网络宣传和监测监控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广大群众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表达意愿,由于网络意愿表达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等特点,以及网民个体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网络意见发表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因此,加强对涉及我XXX的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XXXX发展舆论环境,对于确保XXXX平安稳定、提升企业形象、推进XXX发展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工作机制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1、监测对象。经常出现涉及我XXX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重点关注各大门户网站、鲁南论坛、搜狐论坛、百度贴吧、微博、天涯社区等发布的与我XXX有关的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的敏感问题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
3、监测方法。利用搜索引擎(如google、必应、百度等)、相关软件等方式进行全网搜索、人工查阅进行收集,对新闻网站网友留言、网上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互动性栏目逐条浏览或者通过关键字词(如XXXX等)全网搜索等形式,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和留言,并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材料及时报送。遇重要舆情,应于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领导,及时组织人员召开舆情研判会,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实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
(二)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管控舆情信息重在提前预警、及时发现、消除对立、化解矛盾,各单位应对可能产生的不良舆情信息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如存在人员滋生不满、诉之媒体、形成事件的应保持警觉,主动做好当事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媒体动态,及时监测、有效管控可能发生的舆情信息。
(三)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XXXX网络宣传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邮箱:XXXX)负责监测、整理、分析、反馈与单位或部门有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并适时、适度地开展评论,解疑释惑、澄清事实、舒缓情绪,及时化解各种负面影响,同时,网络宣传办公室不定期向上级报送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各单位要成立领导机构,并指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舆情监控,组成精干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形成“预警防范—监测分流—会商研究—应急处置—发布信息—跟踪反馈”的信息处理及反馈联动流程,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要加强与网络宣传办公室的沟通联系,实现网络舆情资源“信息互通、引导互动、处置互助”的信息共享共处机制,对发现或上报的舆情信息要向XXX有关领导及时汇报,并协同XXX党群工作部、办公室协调处理,对言论不实和恶意造谣,要迅速进行辟谣,消除影响。造成恶劣影响,触犯法律法规的,保卫部门协调上级执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和网民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时效性强,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办理,及时跟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措施,防止因贻误而被恶意炒作的事件发生。
(二)加强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和网评员要认真学习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网络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把网络舆情作为知民意、晓民情、解民忧的重要途径,克服对网络舆情的恐慌或敌视心理,增强网络舆论分析、判断、处置和危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加强沟通。要形成网络舆情大监控格局,加强舆情信息管控工作的沟通、汇报,及时交流工作中好的方式方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弱点问题,提升舆情信息管控水平。
(四)责任追究。全XXX上下要进一步明确网络舆情管控的责任,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网络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等现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并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测与有效处置。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