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科学健康的政治生态
2021-10-20 | 阅读:1281

努力营造科学健康的政治生态

    科学健康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的突出组织优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保证。一个领导班子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与党内政治生活是不是正常有密切关系;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与是否经常接受党内政治生活的教育引导有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

    一、当前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健康、良好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政治性、严肃性、战斗性得到了恢复,党性原则得到了坚守,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扫,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强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得到了提高,扭转了一度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前,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党内政治生态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党群干群关系趋紧。当前,大量的党群、干群矛盾集中在基层,究其原因,一是情感认同有缺失。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基层工作的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和谐统一,尤其是处在弱势的普通群众群体,对贫富差距加大和少数干部腐败不满,难以与党员干部达到真正的情感上的认同。二是基层组织难作为。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存在基层组织建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特别突出表现在有些农村党支部无所作为,在服务地方发展中意识不强,活力不足,在群众中的威信地位不高。基层党员干部失位缺位、本领恐慌,解决群众诉求不及时,疏导不理想,引起群众的不满。三是示范带头不到位。领导干部带头,就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敢于认真的担当,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攀附关系”,钻营人际关系,人情高于原则;有的“混迹江湖”,热衷应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有的“弄虚作假”,做人做事不实;有的“浮夸飘忽”,不愿深入群众,高高在上,如此等等,都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不仅起不到示范作用,还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渐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危害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跑官要官,选人用人出现偏差。“升官在于运动”成为一种公开的“潜规则”,少数自认为有实力角逐“官位”之人,在选准“最低目标”之后,就毫不掩饰地进入“跑”道,甚至抢占“跑”道,使一批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受到了压制,干部“逆淘汰”成为一种风气,党的形象遭到歪曲,执政能力受到影响。二是任人唯亲,选人用人民主化程度不高。当前干部选用仍在存在“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致使一些干部一门心思讨上级欢心,看领导脸色行事,对上负责精心备至,对下负责敷衍了事。“重视关心老实人”没有能落实到实处而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三是带病提拔,选人用人准确性不足。对干部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不完善,考察评价过于笼统,考察不深入不具体,导致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干部虽然已经存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但考察时未被发现或发现了未被及时追究而得以提拔任职。

    (三)党的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制定容易,落实难,见成效更难。近几年来,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但是,事实上各种问题也在不断出现。究其原因,是制度执行方面出现了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缺乏重视。一方面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说一套、做一套,按照个人需求去解释制度或自行降低制度执行标准;另一方面主观上不愿被制度所约束,有逆反情绪。二是一些规章制度缺乏刚性。执行起来弹性,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同时因为缺乏执行制度的检查考核机制,导致制度有效性、实用性大打折扣。三是相应宣传机制缺乏常态。制度出台时猛烈的宣传一气,然后就不了了之,导致制度的保障作用不能长时间有效发挥,执行制度有应付差使的痕迹,客观造成执行制度的形式主义。 

上述问题在较长时间内表现较为明显,党的十八大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这些问题都有所好转,但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良好政治生态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

    如同良好的自然生态一样,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造就一个地方良好的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关键因素。

    (一)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干部都能坚持群众观点,依赖群众,并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获取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良好的党风在群众中凝心聚力,树立形象;人民群众也从内心信任党员干部,与党员干部产生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深厚情谊。

    (二)常态的监督与被监督格局。监督者如同治病救人,被监督者如同寻医问药,监督和被监督本是监督工作的两个方面,缺失了哪一方面都不行。党员领导干部本身,即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身肩双重责任,所以更要以身作则,既要当“教练”,指导监督工作的开展;也要当“运动员”,身体力行自觉接受监督,所以只有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建立起常态的互动关系,即积极承担责任,又积极尽到义务,监督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关注、预防、补救和纠正的作用,维系政治生态的生机活力。

    (三)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何选人用人,历来是反映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多琢磨事,多琢磨怎么干好事、干成事,努力成为好干部;更要公平、公正、公道地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有效防止和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干部队伍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高度的政治自觉。对于政治生态而言,其“自净力”来自于执政主体中的每一个体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的高度自觉,尤其是来自于党员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增强,自觉清理和根除“官本位”等特权意识以及各种消极腐败行为滋生蔓延的思想土壤,筑牢建设好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

    三、优化政治生态的思路办法和对策建议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上而下、上下互动,从自身做起,带头示范,不论是修养、作风、为人等各个方面,力争能够做到让人信服。

    (一)坚持引导示范,强化“凝聚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净化政治生态,“一把手”是关键。“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坚持“一把手”引导带队,一是选优 “一把手”。把群众拥护,实绩突出,品行优良的好干部放到“一把手”岗位,成为抓班子、带队伍的班长,从源头上保证“一把手”队伍质量。二是锤炼“一把手”。要加强“一把手”的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其党性修养,锤炼出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一把手”有敢于在班子和队伍面前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魄力。三是监督 “一把手”。要规范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科学分权、合理制衡、规范监督,切实发挥好“一把手”的领导和示范带头作用。

    (二)规范制度约束,强化执行力。制度建设是政治清明的根本途径,要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好、执行好,“严”,才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按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一把手”要带头发扬民主,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懂得民主集中制的方法;班子成员要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克服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的活力,用健康的党内生活,保障政治生态优化。二是落实“两个责任”。按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要求,党委书记不能游离于主体责任之外,绝不能满足于签签责任状、谈谈重要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并勇敢地承担起监督检查和问责问效的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现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进而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要广开监督渠道,共同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作用,尤其要广开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渠道,是要摆正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地位,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制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重视新形势下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监督,降低舆论监督的随意性。

    (三)从严教育管理,强化生命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体现在干部教育管理上,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深切关怀。一是重视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和帮助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质,增强干部的党性观、大局观、纪律观,构建干部的精神高地。强化正确政绩观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走访调研,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多渠道培训方式,实施分类培训、全员培训、长期培训等。二是坚持从严管理。从严管理干部,就必须对干部从严选拔、从严考核、从严监督、从严查处,将“严”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从严管理干部,关键是要敢于较真、敢于监督。坚持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事前监管为主,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警戒。严肃查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于违纪违规行为实行“全责任”强化和“零容忍”。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关心爱护干部,是党一贯的干部政策。要在政治上关心、在精神上激励、在生活上帮助、在心理上关怀,激发活力、凝聚人心,疏通情绪,缓解压力,确保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基层干部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依靠,但他们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需要组织更多的关心和体谅,以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2409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