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挥效能监察在规范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2019-10-12 | 阅读:18

发挥效能监察在规范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式的传统话题,但从实践的层面上看,这又是一个常谈常新、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企业内部,管理就是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框架下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制度得到遵守,指令得到执行,机制保持正常运转,效率得到保证,而效能检察是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其作用在于促进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促进管理的规范,同时又是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服务企业的中心工作。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发挥效能监察在规范管理中的促进作用,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组织领导。

一般地,效能监察项目的针对性、业务性或技术性较强,目标直指行政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的厂长或经理是第一责任人,他从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综合通盘考虑,对存在的问题具有最深切、具体的感受,对问题抓得准,把握得细,效能监察的要由他直接给出,并亲自主抓,保证工作力度,保持监察工作中的确切性,防止出现方向偏离或敷衍应付。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主管和协调部门,要根据企业管理状况初拟项目,为厂长或经理提供立项决策参考。项目确定后要加以具体细化,整理上报,形成工作方案,协调职能部门具体落实。一个项目至少要涉及到几个部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与这些部门沟通联系,介绍项目内容、要求、目标等,征求对具体实施的补充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大量具体的工作是由基层管理人员乃至一线员工来完成,因此也要把效能监察的内容要求传达给他们,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热情,组织他们参加进来。基于工作的层面、认识的角度不同,对管理中的问题或不足,包括解决、改进的办法,往往他们有着独特的意见和见解,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将其吸纳到问题的查找和解决建议中来,这也是落实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所要求的。

二、关于工作定位。

效能监察是要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包括制度的完善性,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执行能力、程序衔接、信息反馈、问题处理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因此纪检监察部门要注意从职能部门的具体管理落实中超脱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管理进行再管理,对监督进行再监督,消弭其过程中的阻滞,促进管理改进,使运行更加贴近制度设置的初始愿望,决不能陷入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能落实上,用效能监察代替部门业务管理。因此,纪检监察人员要虚心学习,自觉拓宽自己的管理知识,对相关的管理制度、流程、细节要求甚至人员情况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把握好自己在工作中所要坚持的政策。

三、关于把握过程。

一是把握好效能监察的工作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计划,按计划控制进度,适应相关环节的节奏,当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如职能部门的业务范围、权限发生变化,要及时对进行中的工作进行调整,避免脱离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实际。二是把握好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职能的过程。要全程把握、有始有终、突出重点、关注细节,问题看得准,反馈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有效。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项目可能会很多,要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全程跟踪开展工作,举一反三,总结归纳,避免面面俱到和以偏概全,那样既是人力所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四、关于持续提高。

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制度的完善性、社会影响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人员心理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结果,不能设想毕其功于一役,用强制命令或搞几次大检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循序渐进,波浪式上升,螺旋式前进,坚持用效能监察的程序系统性、周期递进性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包括规范管理在内的制度建设已经被理论化为制度文化,它既强调制度的客观性、强制性、权威性,即“制度第一”,又趋于张扬其作为文化的包容性、自觉性、内在性,即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效能监察从形式上似乎偏重于前者,如违章处罚、责任追究、制度修订,以此保证制度得到更准确、完整、细致的落实,实现规范管理。但同时它对后者也在发挥着促进、深化的独特作用,如它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制度被理解掌握执行的程度,努力通过强制性演化为自觉性,为管理升华为文化出力。效能监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每年一个周期,其促进企业的规范管理,作用是持续绵延的,符合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发展逻辑。目前,全公司都在进行深化基础管理工作,开展好效能监察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