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近期,我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是一个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气势恢宏的好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行动指南,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胜利的信心。通过学习,我有这样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只有顺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来观情查势,才能更好地精准施政、高效行政。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判断是对当下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战略定位,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报告从五个方面界定了“新时代”的内涵,集中起来就是中国人民在历经站起来、富起来的历史进步后,将迈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起来”的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行为都要立足于这一战略定位,坚定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奋斗。这一政治论断,建立在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之上,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明确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丰富内涵,主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抢抓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进一步厚植中部崛起、跨越赶超新优势,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稳中快进、持续向好”发展好势头,为再创一个创新转型跨越发展黄金期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二、只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来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保持政治定力、提高工作水平。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在实践上形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方略,是一个主题鲜明、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和灵魂,深刻领会“新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和勇于创新精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强富美高”新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全面深入掌握“新思想”蕴含的哲学智慧、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问题,加强调研和思考,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只有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矛盾”来发力攻坚,才能更好地提高发展均衡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也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充分认识到当前黄桥老区与沿江地区发展不平衡、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匹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客观存在,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抓好项目突破、创新转型、城建提升、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富民增收、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书写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福祉增进的新答卷。
四、只有围绕“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新目标”来主动作为,才能更好地强化责任担当、加快跨越赶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为此,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潮流中来,汇聚实干兴邦的强大正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布局,而且绘就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两个一百年、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党中央的这一系列部署,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动员令”。我们必须咬定全新目标,标定前进方向,结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结合“聚力创新快转型,聚焦富民奔小康,争当**排头兵”的目标追求,结合园区跨越赶超、创新转型产业升级工程、城建新提升、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生态建设工程等一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主动担当,勤勉履职,压茬推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创优发展环境,破解瓶劲制约,打造亮点特色,用一次次小突破的累积,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地把党中央绘就的宏伟蓝图不断变为美好现实。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蓝图已经描绘,号角已经吹响。空间面貌的改变是岁月的积累,时代递进的是量变的必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