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2025年汛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2025年汛期,我国遭遇了极为严峻的极端天气考验,“南粤持续暴雨、江淮流域性洪水、华北台风三连击”的恶劣气象状况接踵而至。全国31个省份先后启动应急响应,最大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雨势猛、汛情险、灾情重”的形势让防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我们秉持着“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全面统筹“防、抗、救”各个环节的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成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防汛答卷,实现了“江河安澜、城乡无恙、群众安居”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成效总结如下:
一、优化顶层规划,搭建全域协作指挥架构
(一)严密责任网络,夯实三级联动机制。我们构建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国务院统筹协调、地方分级负责”的高效指挥体系。同时,制定了《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提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刚性要求,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全面推行“防汛指挥长负责制”,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共签订责任状1.2万份,使得责任链条实现无缝衔接。此外,创新采用“分片包保”机制,将全国划分为6大防汛片区,由部级领导带队督导,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矩阵,确保防汛责任全面覆盖。
(二)健全预案体系,促进实战化转变。对《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新增“极端天气应对”“城市内涝处置”等专项章节,构建起“总体预案+专项预案+操作手册”的三级预案体系,使预案更加全面、细致。组织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汛推演”“城市内涝应急处置桌面推演”等8场次国家级演练,并创新采用“不打招呼、随机拉动”的突击演练模式,推动预案从理论层面的“纸上谈兵”向实战层面的“练兵备战”跨越。同时,开发了“智能预案系统”,嵌入GIS地图、历史案例等数据,实现险情发生时“一键调取处置流程、自动匹配救援力量”,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