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2025年机关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这次公文抄袭问题专题研讨会,非常及时,也十分必要。刚才,几位同志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言,谈了认识、摆了问题、提了建议,讨论的氛围很热烈,思想的碰撞很充分,达到了预期目的。这充分说明,大家对公文写作中的顽瘴痼疾,特别是抄袭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
公文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反映着一个单位的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和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改进文风、转变作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文风与党风、政风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匡正文风、提升工作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文风不正的背后是作风不实,而公文抄袭,正是文风不正、作风漂浮最典型、最恶劣的表现之一。下面,我结合大家的研讨,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公文抄袭的极端危害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从根子上杜绝公文抄袭,首先必须在思想深处真正认清其危害,彻底摒弃“小事一桩”“无伤大雅”的错误观念。
第一,公文抄袭是对政治忠诚的侵蚀。公文姓“公”,核心是讲政治。每一份公文,都承载着特定的政治功能和政策导向。无论是向上级的请示报告,还是对下级的部署安排,都要求内容精准、实事求是。抄袭而来的公文,必然导致情况失真、数据失实、措施失当。看似是走了“捷径”,实则是对上级决策部署的敷衍塞责,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漠视无睹。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与求真务实的工作要求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政令的畅通和政策的落地效果。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最终将稀释政策的“含金量”,折损单位的公信力,动摇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