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调研报告
2025-10-18 | 阅读:1602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调研报告

发展科技金融,对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市委政研室对苏州市、合肥市、广州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先行地区经验做法

本次调研所选城市,均为不同时期国家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他们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

(一)苏州市

近年来,苏州市坚持把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大力引育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金融高地,形成了科技金融“苏州模式”。截至2024年6月底,苏州科技贷款余额5872.92亿元,产投、创投等各类基金近3000支、规模超万亿元,各类科技贷产品累计为1.8万余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近千亿元,助推45家科技型企业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具体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在构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方面:2009年,苏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科技金融实施意见,至今已进行两次迭代优化,不断加强政府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统筹指导。市级层面:一是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专门负责科技金融计划安排、信息服务平台管理、统计分析和评估等工作。二是建立财政、科技、工信、金融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动态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三是出台多项补贴政策,为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建立科技专项风险资金池,对科技信贷本金给予最高达80%风险补偿;出台科技贷款贴息政策,每年拿出约5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科技型企业融资利息;出台科技保费补贴政策,累计为超17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补贴科技保险费用超5500万元。县级层面:各县区结合区域特色,在市级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一些县区对区域内重点科技产业的科技贷款利息补贴比例,在市级最高50%的基础上提升至80%至90%。

在培育科技金融主体方面:一是着力培育国有科技创新投资平台,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目前拥有三大国有创投企业,其中市属平台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共管理基金71支,总规模960亿元,投资项目达344个;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控股的元禾控股有限公司,共管理基金159支,总规模超1900亿元,投资企业超3800家;苏州高新区直属的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参与设立基金30余支,总规模超100亿元,投资项目200多个。二是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专业化水平,积极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目前,全市超半数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支行等专业化机构,成立4家银行科技支行,设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三是引导支持各类市场化社会投资机构发展,通过设立100万至2000万不等的政府奖励、降低母基金对子基金认缴出资比例、设置股权投资专业人才奖励等措施,提高社会投资机构集聚度。目前,苏州市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400家,近三年股权投资笔数稳居全国前五。

在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方面:一是推动辖区内39家银行保险机构,围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细分领域,制定52个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二是创新实施“产业创新集群贷”,一产业一榜单,银行“揭榜挂帅”后对榜单上有信贷需求的企业一视同仁、全部放贷,有效破解了许多银行只盯“大企业”、对科创型小微企业放款难问题。三是组织开展科技金融“一行一品牌”行动,各大银行创新推出了“培育贷”、“高企贷”、“科浦医贷”、“流片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科技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四是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比如苏州银行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分别实施“展翅计划”、“伴飞计划”、“领航计划”,提供“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产品。

在加强科技金融配套服务方面:一是建立“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共享科技创新主体分布图、科技创新指数趋势图、科技金融对接热力图等信息,推送科技金融政策和产品,通过梳理分析科技企业需求和金融产品属性为科技金融供需双方智能配对,进一步提高投融资对接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不定期举办科技金融新产品发布会、创新投资产业对接会、科技金融项目路演等活动,推动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高频对接。今年9月首次召开国际科创大会,300多家银行、保险和创投等金融机构的高级别代表与会,各类金融创新试点相继挂牌和落地,73支科创基金项目集体亮相,总规模近千亿元。三是发布“科创指数”评价体系,从企业资质、经营状况、创新人才、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5个维度采集40个评价指标,对全市科技型企业评价评分,为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发展潜力“画像”,为银行提供企业贷款决策依据,帮助科技型企业将创新实力转化为融资能力。四是创新开发企业信用“征像”系统,运用60余个维度的政务数据构建模型,精选有真实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企业,向全市金融机构近7000名客户经理在线派单,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五是设立科技金融实验室和知识产权金融实验室,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联合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公司,围绕科技金融服务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目前已有4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启动相关课题研究53个。六是开设“科技金融大讲堂”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训班”,围绕科技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组织专题培训,助力提升行业科技金融专业能力。

(二)合肥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