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党课: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同志们: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更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一场伟大决战。在这一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伟大抗战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升华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核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与基石。在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遭受空前践踏的危难关头,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密相连,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地域,不分男女老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汇聚成气壮山河、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这种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军人的浴血奋战中,也体现在民众的鼎力支援中;不仅闪耀在正面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也镌刻在敌后战场的艰苦卓绝里。从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林海雪原中,以草根树皮为食,坚持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上海“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精锐;从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动华侨捐款捐物,甚至组织华侨机工队回国服务,到西南联大师生在日寇的轰炸和封锁下,徒步三千余里,穿越崇山峻岭,坚持弦歌不辍,守护教育火种,保存民族文脉。正是这种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如燎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照亮了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凝聚起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