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系列党课课件
中央苏区时期,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浮于表面、不务实效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心系百姓疾苦,秉持艰苦奋斗精神,以“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优良作风,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制定规矩严明纪律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将不侵犯群众利益作为全体官兵必须遵守的铁律,其形成过程彰显了党的自我革新精神。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首次宣布“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三大纪律;次年攻克遂川时,针对群众反映的门板归还、铺草乱扔等问题,补充“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六项注意。至1929年6月红四军新泉休整时,根据军民互动中暴露的如厕、洗浴等新问题,形成包含“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的八项注意。
这一纪律体系始终秉持通俗易懂原则,语言表述根据实践不断优化: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演变为“一切缴获要归公”,“上门板”“捆铺草”调整为“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最终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