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学校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典型案例研讨发言
2025-08-10 | 阅读:1605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学校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典型案例研讨发言

按照会议安排,会前,我们集中学习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了在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认真研读了《云南省曲靖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的典型案例》等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如同一记记响亮的警钟,在我耳边长鸣,振聋发聩,让我深感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也促使我对纪检监察工作在维护学院良好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下面,围绕主题,结合学院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剖析曲靖案例,认清统计造假与政治生态恶化的严重危害

(一)统计造假:教育数据失真的“毒瘤”

在教育领域,统计数据是反映学院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曲靖市的统计造假行为,若在学院中出现,会导致教育数据严重失真。比如,在学科评估中虚报科研成果数量,会使学院在学科排名中获得不恰当的高位,误导学生报考和社会评价。同时,虚假的教学统计数据可能掩盖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长此以往,会损害学院的声誉和长远发展。

(二)政治生态恶化:学院发展的“腐蚀剂”

政治生态恶化会在学院内部滋生不良风气,如拉帮结派、权力寻租、学术造假等。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若政治生态不佳,可能出现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的情况,导致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影响学院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在学术研究方面,不良政治生态可能使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科研资源和荣誉,破坏学术的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创新和发展。

(三)两者关联:恶性循环的“催化剂”

统计造假和政治生态恶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政治生态恶化会为统计造假提供土壤,一些干部为了个人政绩或小团体利益,会指使他人进行数据造假。而统计造假又会进一步恶化政治生态,虚假的数据会掩盖问题,使学院领导无法准确了解实际情况,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学院的健康发展。

二、反思学院工作实际,查找潜在问题与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层面

1.部分干部和教师对统计工作重视不足

一些干部和教师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没有意识到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学院制定发展战略、争取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在填报数据时,存在敷衍了事、随意填报的情况,导致数据质量不高。

2.对政治生态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够

部分教职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良好政治生态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自身行为的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存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对学院的规章制度和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甚至阳奉阴违。

(二)制度执行层面

1.统计制度执行不严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