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街道党工委书记在信访维稳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信访维稳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前,我们街道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信访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为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信访维稳思想根基
信访维稳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信访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认识到位才能行动自觉
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工作落实的力度。只有真正把信访维稳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一是深刻认识信访维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信访维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的重要途径。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能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二是清醒把握当前信访维稳工作的严峻形势。当前,我们街道正处于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社区治理等各项工作推进的关键阶段,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数量增多、类型复杂、处理难度加大的特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三是准确理解信访维稳工作的目标要求。信访维稳工作的目标是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全面增强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责任感。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要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政治是工作的“定盘星”,立场坚定方能方向不偏
信访维稳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是坚定政治信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站稳政治立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信访维稳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严守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信访维稳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政令畅通。四是提升政治能力。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复杂矛盾和严峻考验面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掌握信访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三)大局是行动的“指南针”,胸怀全局才可谋划长远
信访维稳工作是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重要工作,必须放到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一是围绕发展大局谋划工作。要紧紧围绕街道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找准信访维稳工作与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二是服务稳定大局开展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信访维稳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为街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立足长远大局推进工作。要树立长远眼光,既要解决当前信访维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实现信访维稳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四是统筹全局资源整合力量。要整合街道、村(社区)、派出所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信访维稳工作格局,凝聚起做好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责任是担当的“动力源”,意识增强才能主动作为
责任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激发担当精神,推动信访维稳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明确责任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村(社区)“两委”,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在信访维稳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细化责任内容。要将信访维稳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三是强化责任追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在信访维稳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矛盾激化、发生不稳定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激发责任担当。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精神,鼓励大家在信访维稳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二、聚焦源头治理,化解信访维稳潜在风险
源头治理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扎实做好源头治理各项工作。
(一)排查是预防的“先手棋”,全面细致才能防患未然
矛盾纠纷排查是源头治理的基础,只有全面、细致、深入地排查矛盾纠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是拓宽排查渠道。要采取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矛盾纠纷信息。二是明确排查重点。要重点排查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物业管理、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以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提高排查质量。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排查,做到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全面掌握矛盾纠纷的数量、性质、成因、涉及人数、发展趋势等情况。四是建立排查台账。要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排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为后续化解工作提供依据。
(二)化解是关键的“突破口”,精准施策才能案结事了
化解矛盾纠纷是源头治理的核心,只有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坚持多元化解。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建立健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同时,要引导群众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二是突出分类化解。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要及时组织调解;对于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要成立专门工作组进行攻坚;对于涉及政策层面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政策支持。三是注重就地化解。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化解在街道,尽量避免矛盾升级和上交。村(社区)要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及时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日常矛盾;街道要加强对村(社区)调解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对村(社区)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处理。四是强化跟踪化解。要对化解后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防止矛盾反弹。对未能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要分析原因,制定新的化解方案,持续推进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