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关于地方中小银行风险防范的建议
2019年以来,地方中小银行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国务院金融委近期以来连续部署中小银行工作,在第十次会议中三次提及中小银行问题,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的改革、发展和稳定。2020年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由快速积累转向高位缓释,守住中小银行这片前沿阵地将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当前地方中小银行的风险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针对防控地方中小银行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持续承压。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小银行普遍面临不良贷款上升压力。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19年9月末,我国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4214亿元,比年初增加1554亿元,不良贷款率2.48%,比年初上升0.69个百分点;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6146亿元,比年初增加792亿元,不良贷款率4%,比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国家审计署2018年三季度审计结果披露5省份个别金融机构存在掩盖不良贷款行为,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真实不良贷款还要高于账面水平。
(二)流动性风险隐患不断增加。主要存在三方面流动性风险隐患:一是内生性流动性风险。部分中小银行负债短期化、资产长期化现象较为突出,产生了期限错配引起的流动性缺口。二是外源性流动性风险。在市场信用分层后,中小银行同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很多中小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到期后无法续做,导致同业资金“断粮”。三是突发性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各类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从历史经验来看,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机构往往不是流动性本身出现问题,而是其他风险最终传导至流动性。其中,突发事件风险就是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