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总结前期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等。刚才,*区政府、市工信局、县镇、市农业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对我市而言更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不是简单的速度调整,而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深刻变革。就我市而言,推进高质量发展既是应对区域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在当前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谁能在高质量发展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近年来,周边兄弟城市都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市去年GDP增速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市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反观我市,虽然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去年GDP达到1800亿元,但增速仅为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仅为28%,在全省排名靠后。如果我们不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就会在区域竞争中逐渐落后,甚至被边缘化。
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更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在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去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50个,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2.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县部分偏远乡村医疗设施简陋,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我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生态环境承受较大压力。去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0.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吨标准煤/万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区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建成光伏电站10个,年发电量达到2亿千瓦时,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态势
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是我们制定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通过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12.3:48.5:39.2调整为2023年的9.8:45.2:45.0,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工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县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逐步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8年的1.2%提高到2023年的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80家增加到210家,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企业研发的新型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专利50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排名较去年上升5位。
三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00个。*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从2018年的2.5:1降至2023年的2.3:1。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2.5%、3%、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较2018年增加30天;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0%,较2018年提高10个百分点。*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初步显现,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这些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附加值低、能耗较高等问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5%,且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二是创新要素支撑不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全市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为300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更是匮乏,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端智力的需求。研发投入强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已达到2.5%,我市比其低0.7个百分点。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许多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