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2025年在全市三夏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8-02 | 阅读:1602

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在全市“三夏”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三夏”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关于农业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今年“三夏”生产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科学部署下一阶段“三夏”生产的重点任务,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农业工作负责人和种粮大户代表。刚才,*县、*区和市农业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既分享了在“三夏”生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内容具体、措施得力,我都同意,大家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三夏”生产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三夏”生产工作,客观评价当前成效与不足

“三夏”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历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紧密协作、多措并举,“三夏”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把握。

(一)“三夏”生产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夏粮收割高效完成,颗粒归仓目标顺利实现。今年我市小麦自6月13日开始大规模收获,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科学调度农机设备,全力推进小麦收割工作。截至6月25日,历时13天,全市小麦收割工作基本结束。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8357台,其中引进外地收割机2100台,有效保障了收割需求。共收获小麦129.87万亩,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100%,较去年持平,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收割过程中,各地创新服务模式,*县设立了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及时为农机手提供作业信息、维修保养等服务,累计接听热线电话120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800余个;*区组织了50支应急收割队伍,帮助困难农户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抢收小麦,确保了应收尽收。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全市搭建了临时晾晒场350余个,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配备烘干设备230台,有效预防了小麦霉变,保障了小麦品质,经检测,今年小麦平均容重达到780克/升,较去年提高5克/升,优质麦比例提升至65%,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是夏播工作进展迅速,秋粮播种任务接近完成。在抓好夏粮收割的同时,我市各地统筹推进夏播工作,推行压茬播种、造墒播种、趁墒播种,实现了“上午收、下午种”的高效衔接。为保障夏播工作顺利进行,市农业农村局提前制定了《2025年廊坊市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廊坊市大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截至6月27日,全市累计投入玉米播种机约2.5万台(次),夏播面积达165.83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98.5%。其中,夏玉米已播160.9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99.2%;大豆播种面积4.93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85%。在夏播过程中,*县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专题培训30余场,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目前已完成复合种植面积1.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玉米450公斤、大豆100公斤,较单一种植效益提升30%以上。*镇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的方式,提高了夏播质量,播种均匀度达到95%以上,为后期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服务保障措施得力,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为确保“三夏”生产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气象局、公安局等八个部门组成的“三夏”生产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保通保畅、物资供应、应急处置等6个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工作专班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5次,协调解决跨区域农机调度、农资供应、气象服务等问题80余个。在农机保障方面,全市建立跨区机收作业服务站45个,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机械发放跨区作业证193张,协调石油石化等加油站开辟农机加油绿色通道,保障农机用油供应,累计为农机加油超5000吨。在技术服务方面,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200余人,组成30支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累计服务农户1.5万余次,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个。在农资供应方面,全市开展在售农资全覆盖检查,农业执法系统出动执法人员54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202家次,抽查农药样品50个、肥料样品3个,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了农资质量安全。在气象服务方面,市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4期,及时提供雨情、墒情等气象数据,为“三夏”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夏管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为秋粮生长奠定基础。在抓好夏收、夏种的同时,我市提前谋划夏管工作,印发了《廊坊市2025年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做好夏玉米田杂草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夏管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现有的120个监测设备,开展田间监测调查,及时掌握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的迁入、发生、发展动态,已发布病虫信息12期。在*开发区,农业部门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防治面积5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市已安装杀虫灯3000余盏,布设诱捕器5000余个,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农药利用率预计提高2个百分点。

(二)“三夏”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市“三夏”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是部分区域夏播进度滞后。受近期局部降雨影响,*县、*区部分低洼地块出现积水,导致夏播工作受阻,目前仍有少量地块未完成播种,若后期再遇降雨,可能会影响秋粮种植面积。同时,大豆播种进度相对较慢,距计划播种面积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担心产量和收益不稳定。

二是农机作业效率有待提升。虽然全市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100%,但在部分地形复杂的地块,农机作业难度较大,作业效率相对较低。此外,农机老化问题较为突出,全市现有小麦联合收割机中,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占比达40%,部分农机性能下降,影响了作业质量和效率。同时,农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操作人员对新型农机具的操作不够熟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率。

三是病虫害防控压力较大。当前,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进入高发期,玉米南方锈病等病害也存在潜在发生风险。虽然我市已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但部分乡镇监测设备不足、监测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导致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升,可能影响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机。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有薄弱环节。部分农田排灌设施老化失修,在近期降雨过程中,*镇、*街道等区域的1000余亩农田出现积水,排涝不及时,影响了夏收进度和夏播质量。同时,部分地区的晾晒场地不足,遇到阴雨天气,小麦晾晒困难,存在发芽霉变的风险。

二、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做好“三夏”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夏”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好“三夏”生产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任务,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收藏:
点赞:
下载:1000
投诉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