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之友|原创|范文|素材|写作|PPT|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汇聚民族复兴力量——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
2025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它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胸膛,化作无坚不摧的意志,引领我们跨越一切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奋勇前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枪声撕裂夜空,铁蹄踏碎山河。在这民族存亡时刻,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空前高涨,筑起一道不屈的精神长城。
长白林海,朔风如刀。弹尽粮绝时刻,杨靖宇将军仅以枯草、树皮、棉絮果腹。殉国的身躯被剖开,胃中那团无法消解的草絮,使日军军医惊骇失刀。草絮无言,却比任何呐喊更灼烫:为了革命,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
狼牙山巅,硝烟蔽日,5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决然将敌人引向棋盘陀绝顶。子弹打光,就用石头。当最后一块石头也砸向敌群,他们砸碎枪械、纵身一跃,呐喊声响彻深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华北平原,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在“掘进”。面对日寇“扫荡”“三光”政策,冀中百姓用锄头和智慧,开凿出纵横交错的地下网——藏身、转移、战斗、生产,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寸步难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它是兼济天下的壮阔胸襟,是众志成城的集体伟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张太原说,“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硝烟散尽,红旗漫卷。这份浸透血火的情怀,在时代的熔炉中淬炼得愈发纯粹炽热。
仰望星空,“嫦娥”团队怀揣九天揽月之志,以精益求精叩问苍穹,将千年飞天的浪漫梦想化作撼动世界的航天壮举;俯首乡土,“黄文秀们”将青春之花绽放在脱贫攻坚战场,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民情,用燃烧的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守护边关,年轻的战士们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纯粹誓言,用忠诚与热血筑起坚不可摧的界碑……爱国情怀,化作每一个岗位上的不懈奋斗。
今日,爱国主义的滋养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清晨校园,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肃立行礼,高唱国歌;纪念馆内,凝望锈蚀钢枪、斑驳家书的肃穆眼神,让历史的烽烟与今日的安宁在心灵深处无声对话。听,那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正是新时代“匹夫之责”最嘹亮的青春回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早已熔铸进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个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将生命的涓涓细流汇入国家发展的浩荡洪流。这,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是民族复兴最深厚的底气。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上海苏州河畔,一面密布炮弹孔和枪弹孔的巨大墙体,铭刻着历史的伤痕——